從美國「再工業化」、「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議題催化下,已對台灣工具機、產業機械、自動化設備有明顯的訂單需求,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契機。但面對未來市場競爭,台灣機械業的機會很大,但競爭壓力更大。整個產業策略發展是以「高階客製化」最為急迫,除了在技術研發上的挑戰外,整合研發設計與生產製造之協同作業,更是機械產業在「訂單客製化」管理上的一大課題。
是瓶頸,也是優勢。就現況的趨勢,在工具機業有些企業已經面臨80%以上訂單為客製生產;在產業機業也有些企業面臨單一訂單需要進行超過百次的設計變更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我們都知道機械業的BOM是生產的基本源頭,在經歷多次的設計變更後這些調整的訊息如何正確地從研發單位傳遞到其他單位?而相關單位接到設計變更的訊息後,又如何進行快速地因應?而這些能力如果可以提升,將有助於我們在這競爭逆境中取得先機。
機械業目前的生產環境從少量多樣漸漸朝向「大量客製」在轉變,而挑戰的衝擊已全面性的在各職能間燃燒。這樣的衝擊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就是「變」。而為因應來自於客戶需求的變動所引發的研發設計的變動、採購發包的變動、委外加工的變動、生產製造的變動等,再加上變動的頻率提昇十倍、百倍,這一連串的變動如何將它連動起來,將是機械業面對市場議題無可迴避的挑戰。
本研討會將以機械業在面對「訂單客製化」的挑戰下,如何透過相關的管理手法以及資訊工具的整合,來快速因應機械業「瞬變」的未來。並且在管理上能夠支撐降低設計變更後用料錯誤的浪費,與變更調整所產生的等待浪費,實現「即時化」、「自働化」的精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