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換軌轉型「三級跳」 見證小兵立大功的奇蹟

文:王齡翊

轉型創新 商業智慧 企業流程管理

 大環境變化快,使企業不得不轉型應變;除了在關鍵時刻提出關鍵策略,更重要的是企業的體質及領導者的特質,將是決定其定位及成敗的關鍵!

  信邦電子二十年前開始轉型,當時就已是先期的創新者,成為許多企業眼中的標竿企業。信邦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王紹新(以下簡稱為 王董事長)表示:「若企業有創新DNA,時間到了自然會走出一條新的路;但最重要的關鍵還是:要能夠捨得!」


轉型創新沒有捷徑,因為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當一個產業成熟,意味著大量投資者即將搶入,緊接而來的就是價格的血海戰爭。時存危機感將引領企業邁向成功,且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能夠捨得!─信邦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王紹新

植入創新魂 穩固成功根基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末,是台灣PC產業的黃金時代。一九八九年,曾做過數學老師也做過業務的王紹新,看準了這股潮流,偕同五個好友出資創立信邦電子,從電子零組件起家,製造各式連接器、線材及模組化產品、顯示器、電源供應器等。雖然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但對於一個新創公司而言,面對業績快速成長,也不免遭遇資金周轉困難的瓶頸。一九九一年無疑是信邦電子一個關鍵轉捩點,接下日本HIROSE(廣瀨電子)連接器代理權後,營收開始回穩。未料在事業崛起之際,卻又面臨另一家代理商的惡意殺價競爭。王董事長以過去外商公司任職的經驗,將客戶需求、供應商及競爭者檔案妥善分析歸檔,信邦的努力在一次會議中獲得同業認同,因此取得HIROSE紙本正式授權合約;日後雙方協議以分配客戶的方式平行競爭,讓信邦脫離殺價流血的競爭,著實又打贏了一戰。

  信邦沒有因為順利打進日本市場而自滿。一九九一年以前,信邦一直以連接器做為主力產品線。藉由這一次的轉變,信邦順勢抓住了台灣筆電市場的未來趨勢,開始鑽研各種連接器相關的應用範疇,準備將產品線延伸至筆電市場。當時,對僅成立兩年的信邦而言,從創業到轉型進入完全陌生的領域,無疑是莫大的挑戰。除了精準的眼光,憑著一股堅強的毅力及氣魄深獲眾多知名NB廠商青睞,接下大量訂單後生意漸有起色,再搭上一九九三年興起的筆電熱,讓信邦成長率連續多年維持在七十%至八十%,一路扶搖直上,並於二○○一年成功掛牌上市!

以毛利為導向 堅持走「藍海」

  拒絕「標準化」,只做利基型市場的生意。信邦時存「危機感」,多年來不斷探索新路;也因市場趨勢、消費習慣變化甚劇且難以捉摸,企業必需保持敏銳的嗅覺,不斷調整競爭優勢,才跟得上速度。

  做NB的十年來,信邦穩定獲利。當時近九十%的筆電皆出自於台灣,王董事長心中總覺得不踏實,他指出:「當一個產業成熟、出現標準化,就要開始拉高警覺性…因為你會做大家都會做,在大量投資者進入後,緊接而來的就是價格的血海戰爭。」

  企業容易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慢慢喪失危機意識。陷入紅海後,才不得不開始考慮轉型、捨棄利潤換取訂單,跟不上變化的人只得淘汰出局。王董事長深知,當時信邦若隨波逐流,勢必拼不過其他大量的標準化生產者,若繼續走下去,即使有生意但也難以帶來利潤。

  二○○九年業績一個大幅度的下滑,讓信邦的危機感瞬間拉到最高。秉持著對股東、員工的責任,為了維持每年的EPS獲利、避免股價下跌,即使公司營業額依然亮眼,仍做出第二次轉型的決定。這次除了轉型還把低毛利的產業全部放掉!王董事長當機立斷,魄力要求各事業部在六個月內切斷所有桌上型、筆記型、螢幕、CABLE的產品線及訂單,完全退出這批紅海。

  只是創新並非易事,走出這一步更不容易。這個決定對企業而言是很冒險的舉動,明明是在自己手上的生意卻不再接單?竟然要丟掉高達九成的生意?面對內部極大的反彈聲浪、股東的不安焦躁,王董事長表示:「割捨雖然很痛,不過有捨才有得。我們透過事前不斷的耐心溝通,讓大家同心面對信邦電子的未來,挺過這段股東不認可的時代。」

  這個決定雖然讓信邦的業績下跌,但確也不至虧損。王董事長深刻地表示:「那幾年我們頻頻飛往美國洽談,從客戶點頭、接受少量生產到建立深厚情誼與合作關係,往往超過一年時間。」初踏新領域,為了獲得國外廠商青睞,王董事長下過苦工,儘管過程辛苦卻陸續坐擁許多工業型客戶,幫助奠定日後深厚的根基。既使遭遇全球景氣低迷、歐債風暴的干擾,客戶也始終信任信邦的產品、支持信邦的決定。

儲備研發兵力 聚集智慧資本

  頂尖的策略專家—麥奎斯曾於《動態競爭優勢時代》一書中指出:「市場環境多變、充斥諸多不確定因素,故沒有一個企業能持久不變。」

  王董事長很清楚,企業沒有永恆的競爭優勢,勝出的關鍵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他表示:「現在每個企業都在談創新、轉型,但並不是說變就能變,成敗與否取決於企業是否有創新DNA與『危機感』。」

  投入研發無疑是一筆非常龐大的費用,且耗時耗力,前期甚至看不到任何成果,使製造或供應商紛紛望之怯步。信邦不停止地思考如何用「產品」爭取更多的客戶,認為提升工程能力是首要條件,為了找出自己的特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九九九年信邦成立研發部門。幾次轉型的信邦,將人力資源重新配置、發揮佈局多年的研發能力,創造出壽命至少二十年以上的防水、抗高低溫CABLE產品。王董事長自信地說:「Our product can swim!」信邦看得比別人更遠,做了許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成功為產品添增附加價值,賦予跟國外高端產品一爭高下的能力,顛覆一般人對代工廠、連接器製造商的印象。

  為提升內部溝通與利益分配的協調性,多年前信邦推動組織創新,將中央集權轉為事業群化,不吝將權力下放、搭配完整的績效考核辦法,提供每一個人才盡情發揮的舞台。各事業體(BU)除被賦予選擇客戶的權力,並擁有市場開發的決定權,正因信邦樂於分享、愛才惜才,這種小而紮實、充分授權的組織,反而加快信邦神經傳導的速度,更能即時反應環境變化,在團隊的良性競爭環境下,為信邦永保青春活力。

小兵立大功 搶攻機器人商機

  沒有暗礁,焉能激起美麗的浪花?動態競爭環境下,企業得依靠各種創新策略即時調整競爭優勢。

  回顧二十多年的成長軌跡,信邦轉型不墜,採取各種創新策略,從零件代工走到產品模組化;將研發種子散播到其他據點,從設計、研發到製造加工,不斷擴大產品應用、針對產品進行深入的基礎改變。信邦以超群的眼光在適當時機退出與收割,雖然捨棄許多,卻也獲得更多!外界的人曾問,信邦為什麼不捨棄CABLE連接器,專心做高階產品?王董事長認為,連接器雖然是最低階的電子產品,看似簡單、容易被忽略,但沒有它,飛機、太空船根本飛不起來,再好的電器也不能用!雖然簡單,確最重要!它是一切的根本,所以這一點絕不能割捨!

  二○一二年起,信邦三度轉型,毅然決然跨入毛利率較高、接單週期較長、跨入門檻較高的醫療(Medical)、汽車(Automotive)、綠能(Green)、工業(Industrial)、通信(Communication)五大領域,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高速發展下,取其英文字首,喊出響亮的創新口號「iMAGIC」。以深厚的工程能力強化產品,滿足設計、研發、製造、組裝的一條龍整合服務,讓信邦的美名深植於顧客心中,建起忠誠度。二十多年堅決不放手的連接事業,為信邦打下了穩健基礎,在工業4.0的無限商機下,國外大廠率先找上信邦,早一步搶攻機器人領域,接下美國亞馬遜倉儲搬運機器人的線束以及週邊配件訂單!

  全球高科技策略大師─傑佛瑞.摩爾(Geoffrey Moore)於《企業達爾文》一書中提到:「成功企業面對最大陷阱就是被過去成功綁架,成熟公司一定會碰到成長極限嗎?」膽大心細的信邦,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將創新策略與產品生命週期完美結合,快速準確地鎖定市場,追求逐步穩定成長。除了核心事業,也將資源分配至研發新領域,藉此提升公司力,拉到新的軌道,爭取公司最佳利潤。這更是為什麼客戶離不開,指定服務的原因之一。

打通數位網路 實現精實生產

  回顧整個產業環境,其實信邦早期下對了關鍵棋局,而得到今日的成就,背後擁有完整的管理網絡,適時地將信邦向上推了一把。除了對產品的堅持、對生產的要求、做BU的智慧切割外,還有資訊化的力量無形支撐著。

  以滿足客戶為第一,信邦認為「幫客戶賺錢,就是替自己賺錢」。信邦的產品皆為少量客製化,促使信邦提早走上精實生產的生產模式。為精準計算成本、降低庫存、縮短生產與交貨時程,二○○一年起攜手鼎新,以TIPTOP ERP搭起溝通橋梁,串連上下游資訊,即時反應消費需求變化;此外,標準作業化也幫助信邦上市櫃、獲得各種產品認證。

  透由多年的合作關係,信邦信賴鼎新的技術與專業,成為絕佳的企業夥伴,甚至視為戰略夥伴。二○○四年起先後再導入EasyFlow GP(電子簽核)與BI(商業智慧)系統,從原物料搜尋、產品接單、打樣與製造到售後服務,提供客戶最愉悅的合作環境與無國界、無時差的服務與支援。

  信邦集團總管理處資訊管理部協理 陳杰良(以下簡稱為 陳協理)說道:「電子簽核系統不是只要做到紙本簽核E化,而是成為異質系統流程與系統外流程整合管理的利器,達到所謂『數位神經網絡』的價值。」讓廣佈於兩岸、日韓、歐美的據點,都架起資源交換網路:

一、強大的流程引擎,能夠跨組織進行簽核人員層級的判斷,與TIPTOP整合時能夠更精準快速的判斷簽核者的權限,並配合資料做檢核。 二、資訊透明化,能確實控管信用額度,減少呆帳風險與人為作業疏失。
三、電子簽核代替紙本作業,能跨地區管理,簽核時間減少至少二到三個工作天。
四、資料前後端資料有效整合,大幅節省了財務單位的維護時間與人力成本。

  信邦集團總管理處副總經理 林煌基(以下簡稱 林副總經理)表示:「若要將ERP發揮最大價值,企業必需要推動BPR(企業流程再造)。BI最重要的就是能將Data轉換為Information、Knowledge,最後變成Intelligent。」切割BU授權分流,再輔以BI智慧打造戰情室,讓各階層人員都知到目前的狀況:
一、透由即時報表分析,支持信邦精準快速地決策,再再轉型成功。
二、結帳時間從六天縮短到三天,快速擷取有效管理資訊,掌握營運動態。
三、即時調閱營運報表了解關鍵問題,精準回應領先同業競爭。

  伴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往後五十年的環境將會變化得非常快。王董事長認為數字會說話,擁有穩當的資訊化佈局,只需坐在辦公室,看著逐月、逐季的報表,就能反映出現實狀態!

IT超越趨勢 主動出擊

  「一關過,關關過」,信邦過去一次次轉型的成功,已無形帶動內部組織文化、凝聚了團體向心力。當內部組織習慣轉型腳步,就能常保機動性,配合公司的市場戰略、戰術,在公司轉型創新過程中,調整作業模式,順應瞬息萬變的環境。

  林副總經理表示:「由於很早就開始做資訊化,所以大家能了解改變背後的意義,也較容易接受新事務。」信邦的IT部門有別於其他企業,因充分了解無論是生管、採購、財務等作業全貌,並取得使用者信任,故除支持與配合公司策略外,也能跟著趨勢走,甚至主動出擊!多年前遇到IFRS轉換問題時,也只花三天就完成了。對此,王董事長也充分授權,給予百分之百的支持,合理範圍內供予所需的人力、軟硬體,只盼衝出更好成績。

  只要一個按鍵,高層能透過BI看到營運報表;基層人員於線上作業減少出錯率、增加效率。林副總經理認為:「善用ERP這個工具,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很重要,更方便的作業流程,讓信邦更加信賴IT的力量。」近期,信邦已經準備導入PLM(產品生命週期),整合研發更便於產品追溯,以及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串連業務端以利掌握客情,佈建更綿密的管理網絡,進而提升創新能力。

看得廣 做得深 轉型永不停歇

  信邦電子與資訊科技完美結合,近年來跳脫零組件廠,在系統整合的技術能力提升與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下,不少東西都逐漸延伸至模組、乃至成品,靠著多年累積的技術與穩健的夥伴關係,信邦二度轉型為系統整合的供應商。曾是數學老師、做過業務的王紹新,搖身一變成為年收百億的新貴,靠著創新產品結構,尋找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

  隨著環保意識興起、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信邦電子著力於綠能、健康等領域的發展,最近開始進軍航太應用,而為擴大歐美版圖,也將英文能力視為不容忽視的重點。跟著工業4.0的腳步開始強化輕工業,從機器人線束做到搬運器甚至手臂;從零組件做到模組化,一步步邁向成品製造,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趕在危機來臨前就「變」,堅決走出自己的路!信邦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外界資源,轉型的腳步永遠不會停。鼎新也會在背後繼續支持這個台灣的好夥伴,再創彈丸之地的奇蹟!


▲信邦始終不放棄連接器事業,而深耕於醫療、汽車、綠能、工業、通信五大領域,
穩健的根基甚至獲得美國亞馬遜的機器人配件訂單。



相關資訊

  • 轉型創新 精實管理 工業4.0

    精益求精 正淩精密悠游藍海

    台灣連接器產業面對市場萎縮及強大競爭壓力,每一家都開始喊出轉型,然而轉型考驗著經營者的決心及毅力,轉型過程需投入大量資金與資源,並且要面對層層內外挑戰,包括產品選擇、市場策略、經營思維、技術及人機料法環等內部運作等各項環節的轉變與抉擇,  經歷兩次轉型之後正淩找到市場利基點,面臨少量多樣的市場模式,除了要克服五大管理議題,其實未來這五年到十年還有更大的挑戰,「就是持續不歇地實現『管理精實』和『生產精益』這兩個重點策略。

  • 轉型創新

    鬍鬚張持續創新策略 保持健康永續發展

    鬍鬚張的組織愈來愈大,完整的系統架構可以完整的支撐營運的需求,有賴於作業標準書及ISO的導入,在說、寫、做一致的規範下,將作業流程與電子表單完整的結合,以ERP系統取代重複性的日常性工作,將人力發揮在更有價值的項目之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