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 改變台灣的新面貌?
文:石渼華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8-06-22 17:40:16
當大陸已將 互聯網+ 與產業新經濟劃上等號時,台灣如何從製造業代工為主體的經濟體,透由 互聯網+ 的思維來影響中小企業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幹?
大型集團企業又要如何成為更靈活、更有智慧的機器人,跟上全球發展的腳步?
揭開「互聯網+」神秘面紗?

許多國家和企業都在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或物聯網,尤其在美、德等發達國家,「互聯網+」的應用早已提上日程,甚至是作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來研究和發展。
台灣在互聯網應用雖然領先大陸,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是,大陸夾龐大市場和製造大國優勢,加上新的金融模式開放與手機網民逐年增長〈註:根據大陸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佈《第三十六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六月,大陸手機網民規模達五.九四億,較二○一四年底增加三千六百七十九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佔比由二○一四年底的八十五.八%提升至八十八.九%〉,互聯網應用與發展已經為人所津津樂道。
於此,促進互聯網發展思維是否能再次引領台灣企業轉型崛起的關鍵,端看是否能順此風口起飛。
互聯網+ 到底是甚麼?是網際網路?是新興產業?還是新技術?
互聯網時代更強調是經營者思維、甚至是一種價值觀。過去互聯網應用較為普遍在於消費端,例如網路購物、即時通訊等,消費者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進行搜尋、比價、購物、付款等等。但近年大陸互聯網應用隨著淘寶、小米出現,讓台灣電商業者意識到一股強大的壓力。
尤其大陸更要將互聯網拉到產業層次,提升製造業在全球的地位,互聯網正在從以消費互聯網主導時代向產業互聯網主導時代轉移,於此互聯網被劃分為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
伴隨萬物互聯,大數據、雲技術、超級計算等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思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互聯網+」是雷厲風行的洗牌, 是更新換代的關鍵,也是迭代升級的風口所在。
今年,大陸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 來迎戰工業4.0, 並指出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實現製造業轉型;亦即互聯網思維已經從產品、服務到產業轉型,甚至是影響國家競爭力。在世界十大互聯網公司中,百度、阿里、騰訊和小米佔了四席,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和雷軍領軍的企業。以大陸消費互聯網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簡稱BAT〉成功經營模式逐漸成為解析案例,其動向也成為關注焦點。
於此,實體通路已死?線下實體通路轉往線上電商!數位行銷人才培育等議題更被廣泛地討論。當越來越多新聞媒體以「互聯網」做為專題報導時,我們不得不正視互聯網對於台灣或產業的影響。
互聯網議題已從技術層次拉高至戰略層次,決策者思維、商業模式轉變、組織創新變革等議題也備受檢核與考驗。
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台灣主辦之一的《數位時代》發行人、網路家庭董事長 詹宏志在此論壇中即表示,兩岸互聯網發展可謂「大有大的優點,小有小的美處」,或許未來某個階段,大陸業者會發現,台灣曾經走過的路,也有可以借鏡的地方,而大陸互聯網業者在眼下階段展現出的企圖心、高度、全球戰略,更值得台灣業者學習。
互聯網+ 傳統行業融合發展

除了互聯網,大陸又提出「互聯網+」,學者與業界各自對這「+」號所代表的意義有不一樣闡述與解讀。
「互聯網+」理念的提出,可能較早要追溯到二○一三年騰訊QQ、微信創辦人馬化騰在一個會議上的發言:「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麼呢?其實是代表了一種能力,或者是一種外在資源和環境,對這個行業的一種提升。」 而大陸李克強總理的一句「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更使得「互聯網+」一詞再度火了。
大陸國家發改委對互聯網+做了明確闡釋:「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高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真的這麼神奇嗎?
馬化騰於《互聯網+》書中提到:「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不必神話『互聯網+』,但互聯網將連接一切,會成長為未來的新生態。」
於此,有一說法,當互聯網產業和傳統行業結合越來越多,互聯網+很可能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提到馬化騰不難聯想到其所創立的即時通訊軟體「微信」,跟互聯網+的關聯在於,其擴大了「人」和「傳統行業」的連結服務;微信如同一個「連結器」,打造出一個「互聯網+傳統行業」的生態出來,無論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各行業都有結合點。
微信從原本大家印象中的聊天工具成為互聯網+的連接器,微信提供一個開放平台,讓用戶可以長時間使用,設計出能夠各種解決方案提供顧客加值服務;亦即集合眾人之智,透由公眾號、支付功能加速人、社會與企業的串聯,從消費者需求擴充到民生需求,形成互聯網+行業。
不僅止於此,微信更開通城市服務功能,將醫療、交通、公共事務繳費等民生事務串聯起來,打造一個智慧生活圈,讓消費者〈人民〉更加脫離不了「微信」。
馬化騰解析「互聯網+」的背後,商業模式其實並不複雜;首先將線下服務連接起來,接下來第一需要支付系統,第二是廣告、流量,微信平台可結合用戶的地理位置、興趣、閱讀內容偏好,就能快速找到當時當地较適合、较匹配他的廣告內容;此時這些和騰訊合作的傳統行業的服務,就能轉成廣告,投放在體系裡適合的用戶。
以紡織業為例,在互聯網+時代原料、產能、設計這些紡織行業重要元素在互聯網上形成巨大的產業生態圈,利用互聯網交易平台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 B2B商務交易中的資訊不對稱難題,打破傳統的利益體系,讓企業為消費者提供 CP值更高、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紡織服裝業應當根據互聯網的特性、大資料和雲計算的集成與分析、電子商務的便捷制定變革藍圖,實現網路精準行銷和線上服務,有效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需求,這是紡織行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的重要途徑。
從微信或大陸互聯網+ 行業發展,是否能成為互聯網+ 台灣或互聯網+ 產業的借鏡?以紡織行業的「互聯網+」為例,台灣紡織業也積極行動正在升級換代,從單純的銷售轉向生產、設計、製造、管道、銷售、管理、服務等,或串起上下游廠商形成產業鏈。(全文下載:消費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 改變台灣的新面貌?)
更多案例


 数字化管理类
数字化管理类
 生产控制类
生产控制类
 研发设计类
研发设计类
 AIoT类
AIoT类
 鼎捷雅典娜
鼎捷雅典娜
 话题与应用
话题与应用






 制造业
制造业
 流通业
流通业
 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
 服务
服务
 直播活动
直播活动
 地区活动
地区活动
 会议活动
会议活动
 了解鼎捷
了解鼎捷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企业荣誉
企业荣誉
 加入鼎捷
加入鼎捷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  预约演示
 预约演示  价格咨询
 价格咨询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1v1专属客服
                1v1专属客服  
  
  
  
  
  
  
 
 
                 
  
 
             
  
 
             
  
 
             
  
 
             扫码添加专属客服
                扫码添加专属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