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2009年企业Web 2.0实施趋势八大预测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泡沫破裂,对美国和世界金融机构带来连锁性负面影响,其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在这个时期,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和面临的困境更加引人关注。结合国内各大金融机构近期的一些应对举措和相关专家提出的解决办法,我们发现,在这一关键时期推动和加快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使其有效地作用于金融体系建设和服务拓展,将成为金融业熬过寒冬、迎来暖春的一剂良方。

  信息化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IT治理不完善,银行高管层对信息系统建设及风险管控的重视和研究不够,决策和监督机制缺位。二是信息化战略规划不明晰,缺乏连贯性,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于银行业务发展,银行信息系统平台千差万别,内部应用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难以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模式的需要。四是软硬件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系统安全造成隐患,甚至可能危及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种种不足,在此次金融危机下尤其值得重视。

  面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已经成为国内自上而下宏观调控的较大主旨。专家指出,中国金融业整体健康,机构资本充足,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但是主要从事海外资产管理、证券和债券投资的金融机构受到的影响较大,同时在实体经济危机下的金融经营风险加大,这些都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2009年金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着力点。应对金融业的寒冬,信息化成为捍卫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有力武器。专家指出,加强信息化监管和风险控制、推动IT外包、加快金融信息服务普及化将成为2009年金融业信息化的主要着力点。

加强监管:控制金融风险

  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高度融合,已成为银行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此前发生的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由于欺诈交易导致了巨额损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资金交易系统的应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这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系统风险案例,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正是由于银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信息技术风险已经成为影响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化不利为有利,有效地管控好信息科技风险并使现代化的信息科技更好地服务于银行业的发展,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制造业信息化 制造业erp管理软件)

  联系到此次金融危机,多名经济学家和信息化专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管不力,美国金融业众多机构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也同监管机制和工具的缺失有关。AIG就是较好的例证。因此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既是促进金融创新、推动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也是管理和防范风险、保障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我国的银行业普遍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比较先进的业务系统,但是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还比较薄弱。首先是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信息安全的监管要求缺位。如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可否外包给外资企业、可否放置在境外等,也都缺乏明确的、严谨的法律监管规定。日本、韩国等国就明确规定其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不能放置在境外。同时,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或运维管理外包后,如何切实依法加强对承包商的协调与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专家指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银行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建立起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专家还提出要尽快建立银行监管网络。网络是银行监管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在正确评估我国金融网络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组网模式,尽快建立适应我国银行监管实际的高速、安全和先进的网络框架,在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兼容性和拓展性,为下一步与各银行网络的互联做准备。

>

上一页:2009年金融业信息化将可能呈三大着力点

下一页:信息化助烟草企业冲破较后一公里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