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化工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化工企业现有信息体系结构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工企业实施CIPS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生命力。覆盖了勘探、开发、原料储运、生产、化工、产品配送和销售,以及仓库、销售店的整个供应链的企业资源计划。

  一、前言

  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化工行业应用已有了很大的进展,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ing System )等思想和技术得到企业广泛认识, 其应用意义和价值也被逐步得到认同,有利于实施和加快化工企业信息化进程。

  化工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规模庞大、连续生产的特点, 是典型的过程工业。 在化工过程工业中, 技术、管理等的信息综合集成代表当今的先进经营思想,CIPS工程的实施是实现先进生产思想的标志,是过程工业实现信息化、 传统工业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必经之路。

  二、化工企业现有信息体系结构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化工企业实施CIPS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生命力。 发达国家的大型化工公司几乎都处在实施CIPS的不同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大中型化工企业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始逐步建设和实施CIPS工程,初步实现了生产和管理信息的共享和集成。 化工企业CIPS主要特点是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全程价值链的综合集成,建立供应、生产、销售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能流、决策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价值流的适时融合,各种价值流过程以数据的采集、存储、 加工、处理及传输抽象出的信息为核心,将技术、 产品、市场、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平台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系统。

  现有可供借鉴的体系有欧共体ESPRIT和CIM/OSA体系结构、普渡大学的体系结构、美国SEM 的圆轮结构以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提出的四维体系结构。归结起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CIPS分层功能体系结构如下:

  1.决策或经营层

  分析市场变化,如原料价格、 供需情况、产品销售、储存及交通运输、 用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及利润变化等, 应用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制定生产经营决策及主计划。

  2.管理层

  根据公司生产计划、 原料供应、 产品销售及利润,结合生产过程数据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组织生产和优化计划管理, 并完成后勤、 维修、 财务及销售的管理。

  3.优化层

  根据公司上层管理信息进行优化调度和优化操作。 根据公司生产指令, 对各分厂生产任务进行优化调度,并实施优化控制。

  4.监控层

  通过系统丰富的过程控制软件(如常规控制及先进控制软件),实现生产过程监控及优化控制。 借助自诊断系统及诊断专家系统, 确定系统及生产过程的故障及其原因,并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5.基础层

  由现场仪表、 执行器及特殊仪表组成,实现对生产设备各工艺参数的检测或实时控制,要求基础层检测数据准确,实时控制稳定、可靠。

  以上5个层次中,上3层属管理信息系统,下2层为生产自动化系统, 各层通过网络联系, 汇集成业务信息主流由下而上、控制决策信息由上而下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目前,CIPS基本上可归结为信息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综合应用,还处于信息集成阶段, 而且信息集成主要局限在企业内部,局限在过程系统的运行阶段、还没有到过程集成阶段。 在国内CIPS还处于起步阶段, 投入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还相当欠缺。 由于缺乏深入研究,在实施CIPS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三、目前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系统建设存在观念的误区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大多还停留在表面上,思想观念落后。目前,主要存在四种错误倾向: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就是上马信息系统项目,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自己没有能力从事。三是“模式化”。认为信息化是解决化工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只是购买已有成熟的软件应用,忽视基于信息的增值应用。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现在开展还为时过早。与此同时,大多数化工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正确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也不够。

  2.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法

  化工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企业战略, 慎重实施信息化建设。如果没有从企业战略和商业利益的角度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对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去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步骤, 而是盲目投资于较先进的软硬件, 造成的后果或是信息技术只是在局部环节处理上能提高效率, 或是形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

  3.化工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并且重硬轻软

  很多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立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

  4.总体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

  目前,只有少数化工企业实现了基础性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化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简单信息传递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的综合优势无法发挥。据调查统计,全国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其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值约只有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总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没有形成,造成有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盲目上马,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5.信息化意识和有关技术人才缺乏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得商务管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员工素质普遍较差。并且多数企业领导者对信息知识也知之甚少,对信息化重视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进程。

  四、化工企业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
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初叶,主导知识经济社会的仍是信息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的化工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诸如较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保障安全、生产清洁产品、面对全球性竞争和获得较佳运营业绩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化工企业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1. 发展智能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

  在高新技术推动下,自动化仪表与装置正在跨入真正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时代。其技术发展的主流则是测量信息数字化、检测仪表智能化和现场控制与过程管理一体化。21 世纪头10年的热点是传感、执行与通信。仪器仪表不仅仅是工业时代的测量“工具”,而且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信息源头。近10年内传感器的数量将增加几十倍。自动化系统中的非控制变量信息比例也将成倍增加,将利用固体物理特性产生的敏感机理,开发成物理、化学、生物等敏感元件或传感器。使传感器技术向微型化、高精度、低功耗、智能化、集成化发展。信号无线传输、过程远程无线监控以及非接触式控制器也是重要发展方向。微型传感器和模型在分子级对物理化学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而且是从原料的进厂到产品的出厂,确保每种原料实现潜在的较大价值。微型智能传感器在线实时实现化验分析。由于内嵌智能传感器、材料和设备也是智能的,可在线连续测量温度、压力、应力、应变、振动、位移等参数,及时预测预报潜在的损坏部位,并有自诊断、自修复功能,在出现事故前维修完毕。

  化工测量分析也将成为现场基础技术。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测量分析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分析周期将缩短十倍到几十倍,普遍采用如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分析)、微波(Microware)、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实现分子级(Molecular)的实时、在线、多指标、多功能、多用途的化验分析。传统的质量化验分析室将由实时、在线、连续的产品质量、成分分析系统取而代之,较大限度地改善过程控制和环境监测质量。

  现场总线技术将使现在的模拟与数字混合的、分散控制系统(DCS)更新换代为全数字式的彻底分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真正做到危险分散、控制分散、信息集中和监控集中。

  动态的信息网络将在化工厂运行。成千上万的传感器通过网络直接、实时传送全厂的数据和图像信息,并为严格的实时优化模型提供数据,还与组份模型结合,在分子级描述过程的变化,预测产品组成,实现全厂的实时连续优化。先进控制将普及到全装置、全厂范围。依靠过程信息进行统计诊断、过程统计控制,将是高度自动化的关键。建立监测数据库,只有首次出现的事故,才需要专家处理。在线监测可实现提前6个月的故障诊断和智能预报警。建立过程模型[12],进行静态和动态模拟,模拟速度将比现在提高几十倍或几百倍,一天以内足以模拟全厂的所有装置和单元。

  2.生产执行系统将走向成熟并成为应用热点

   生产执行系统(MES)又叫制

上一页:数据质量和ERP实施关系密切

下一页:ERP在零部件企业的作为

相关新闻

  • ERP在零部件企业的作为

      摘要:据了解,安庆帝伯格茨公司是较早引入ERP管理系统的零部件企业之一,并取得初步成功

  • 慧国工业的自建erp之路

    摘要:20多年前,制造Toyota汽车零件的慧国工业营业额只有2亿元,当时他们需要5名财务人员、250名员工需要2名人事、800个零件需要9名仓库人员

  • 数据质量和ERP实施关系密切

    摘要:客户数据集成解决方案(CDI)有助于企业对客户账户进行调整,创建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主客户账户”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