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信息化特点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摘要:“很多電力企業對於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著誤區,傾向於買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相關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電力行業信息化中硬件投入占到總投入的60%,軟件服務僅占40%左右。對此,電力行業著名的研究機構凱捷大中華區副總裁彭軍告訴本報記者,近幾年來,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一些特點也在發生著顯著的改變。
眾所周知,2009年電力行業“十一五”信息化規劃實施步入攻堅階段。應該說,中國電力行業信息化在近十年的建設中得到了高速發展,僅僅2007年中國電力行業的IT投資規模更是高達10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2%。
對此,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工程師林慶農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信息化在電力企業創造優秀績效方面的支撐作用日趨顯著,大力、持續和深入地推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各級電力企業發展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因此,對於電力行業的SI和ISV而言,其中蘊藏著的商機是不言而喻的。”
電力信息化的路徑轉變
實際上,國內電力企業信息化起步較早,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展了生產自動化的應用,20世紀80年代後逐步開展了管理信息化的建設。由於電力生產特別強調安全性和穩定性,電力企業比較重視信息技術在生產過程控制中的應用,而忽視在業務管理中的應用。
不過,隨著參與市場競爭程度的加深,電力企業,特別是發電企業,已經開始從建設傳統的辦公自動化(OA)、管理信息繫統(MIS)等逐步轉向重視業務管理過程的優化、建設企業資源計劃 (ERP)、企業資產管理(EAM)等繫統的階段。
但由於電力行業一直處於相對壟斷地位,加之變革頻繁,電力行業的關注點一直處於如何貫徹體制改革和如何提高產能方面,所以整個電力行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不高,整個行業缺乏統一性標準。
據安徽繼遠電網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強介紹,自2002年國家提出“廠網分離”之後,電力行業在發、配、輸、售鏈條中,粗略地分成兩大信息化領域--電廠信息化(側重電力生產控制的自動化等),以及電網信息化(如電網調度自動化、需求側管理智能化等)。
資料顯示,煤炭發電是我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部分,而煤電在電網輸送中的熱能損耗達70,因此,改善電網布局、提高電網調度自動化能力,即提高電網企業信息化水平,對整個電力行業的節能與能源管理優化,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另外,在電網企業中的信息化規劃方式上,過去是由下而上的規劃,往往一個區級電力公司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業務特點自主規劃,這樣做雖然能夠较大程度地滿足各局域電網的個性化管理要求,但對整個電網的管理增加了難度。
電力繫統的日趨復雜對全網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日趨緊迫,因此,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不約而同地對信息化提出了由上而下,統一管理的要求。
與此同時,一些信息繫統的深入應用使得電力繫統由低層次現場管理轉向面向高層次綜合管理。而由電力運行的數據也開始轉向社會數據共享,向著與氣像、交通、通信等部門聯動發展,原有的單繫統引用開始向多專業繫統的整合。
存在三大結構性問題
不僅如此,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工程師林慶農認為,目前電力行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依然存在著三大結構性問題:一是基礎硬件投入偏多,軟件投入相對不足。據他介紹,我國電力行業對於信息化建設的投入還處在大規模基礎硬件投入階段,現有網絡和信息資源的利用不夠。
“很多電力企業對於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著誤區,傾向於買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相關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電力行業信息化中硬件投入占到總投入的60%,軟件服務僅占40%左右。”他說。
二是專業繫統眾多,繫統管理軟件缺乏。國內的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但由於存在行業壟斷,電力行業的主要注意力多放在如何提高產能和安全生產上,因此,雖經過多年的信息化建設,目前整個電力行業仍處於專業繫統眾多而繫統管理軟件缺乏的局面,生產自動化繫統的應用仍然是電力行業軟件應用的主體,對於電力行業的產、輸、配、售環節的過程監控有餘,但對於電力企業的管理決策的支持能力則嚴重不足。
三是繫統孤立,信息無法集中為資源。由於整個電力行業一直處於變革之中,所以,雖然有諸如《區域及省電力公司信息繫統建設規範》等文件的出臺,但在整個行業,大多數電力集團公司所屬電廠的信息繫統千差萬別,由於沒有采用統一的信息編碼,致使集團內部各信息繫統數據和信息的直接共享和交換十分困難,信息化繫統孤立,各環節信息無法集中成為可共享使用的資源。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看來,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的路還需要走很長一段時間,面對變革,電力行業需要勇氣,抓住變革的時機,利用流程優化來促進自身信息化的建設,為迎接整個電力行業的市場化和規範化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尋找電力信息化藏寶圖
今年2月4日,中電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王永干指出,預計2009年全年全國電源投資在3000億元左右,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投資比例特別是核電投資比例將繼續提高。電網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電網投資(包括各類技改投資)預計在3500億元左右。
顯然,這種現狀及發展趨勢將對中國電力企業的管理模式及管理體繫、甚至中國電力信息化建設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此,電力行業著名的研究機構凱捷大中華區副總裁彭軍告訴本報記者,近幾年來,電力行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一些特點也在發生著顯著的改變。
一方面,過去很多電力企業主要隻是財務繫統的信息化,但是從財務繫統然後逐漸轉向於把財務繫統和業務繫統進行協同整合成為新的趨勢;不僅如此,過去很多電力企業都是進行零散的軟硬件采購,現在基本上轉到了整體解決方案的采購,盡管硬件依然占了采購大頭,但軟件和服務的比重也在逐漸上升。
“2005年之前的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財務這一塊。從2006年開始,一個特別明顯的改變是,業務和財務一體化的概念已經得到所有發電企業的高度認同。因為他們發現,目前的財務繫統解決不了財務信息的準確與否,也就是說,財務信息必須源於電廠的設備管理、運營管理、物流管理等各業務部門實時產生的真實數據。然而現在,他們從管理層各個方面看不到,或者說無法判斷說是不是準確。所以目前,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或者說整個業務的協同信息化纔是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彭軍說。
另一方面,電力企業集團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大部分中國電力企業正逐漸從區域走向全國,這也意味著必須改變原有的物流、物資、設備、生產、人力及財務等管理結構,這就需要建立一種相適應的、全新的集團運作管理模式。
目前,不少中國電力集團不僅在國內加大擴張的力度,同時他們在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地區都有新的擴張策略。另外,如果未來的電力管制完全放松,像國外那樣出現發電企業進入電網側的情況的話,就有可能出現涵蓋從發電、輸電、配電到售電整個電力價值鏈,甚至會向上遊產業如煤、氣生產及物流等領域擴張的縱向性、綜合性電力集團,那麼這對企業管理的要求無疑將會更高。
由此可見,“協同”和“管理”將成為電力行業信息化下一階段的關鍵詞。那麼,處於電力行業信息化较前沿的SI和ISV該如何把握這次機會呢?
林慶農告訴本報記者,可以肯定的是,電力信息化的下一步的重點之一就是信息技術的集成和綜合利用。首先,為了保障電力行業在信息、網絡方面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應該對電力繫統光纖通信網、數據網、信息網進行整合與統一。
其次是管理信息繫統等信息化應用繫統內部的整合。經過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建設,電力行業內部各個子繫統采用了各種不同的平臺和管理軟件,這不利於使用操作、管理維護和整體效果的發揮,因此要進行平臺整合,再就是各信息化應用繫統間的整合。
较後是電力信息化集成的基礎是電力企業管理流程的優化,沒有流程優化,就無法從根本上明確電力企業各繫統之間的運作關繫,也就無法實現繫統的集成。
“抓住了上述電力信息化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也就不愁找不到相關的機會了。”林慶農较後說。
>
上一页: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部门也需信息化
下一页:ERP成本管理模块的重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