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规划变“鬼话“的集中原因
文:CIO时代网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3-10-25 10:07:05
不可否认,IT规划已成为CIO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已进行或正在进行IT规划,但是多数规划无法执行,或者即使可以执行,也会因规划本身的不完善,无法规避信息化的风险,造成大量IT投资的浪费。
不可执行的规划等于没有规划,但执行的一个不完善的规划有时更可怕。规划变成“鬼话”,IT就会变成黑洞!我们总结分析一下,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规划失败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1.闭门造车,只重形式
中国有长期计划经济的传统,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与政府部门,都是要做规划的,至少在程序上每五年要做一次。同样,对于信息化,规划的意识与程序也是不缺的。但是,在规划的具体做法上,很多单位只是找几个“秀才”,采取闭门造车写报告的方式,既不做业务模式与业务需求分析,也不做各层面管理者与业务人员的访谈调研。规划的基础是“拍脑袋”、揣测领导思路,方法是“艺术创作”式的堆砌文字,较后虽然形成了一份听上去很美,很能打动人,当然主要是打动领导的报告,但实际上这样的规划知识形式而已,根本无法执行。
2.技术视角,脱离业务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IT规划,只当成是IT技术人员的一项分内工作。但技术人员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从技术视角出发,或者从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需要出发,不去关心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对业务的流程体系与业务需要不做深入的分析,也不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IT规划与业务严重脱节,规划变成IT工作内容(或IT项目)列表、IT设备采购清单,甚至沦落为只是一份技术研究报告。这样的规划根本不是规划,造成的不只是信息化建设的尴尬,而是投资失误、技术架构失策、IT与业务各行其是等严重的后果。
3.好高骛远,脱离实际
许多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明白信息化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采用专业的方法,凭借专业工具来完成,需要导入国际上先进企业信息化标杆。考虑到依靠内部力量,很难完成一份专业、高水平、高层次的信息化规划,需要引入外部资源,对国际上知名的咨询机构顶礼膜拜。规划的过程过分依赖外部力量,过分看重标杆的指引,而没有潜下心来,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差距,没有分析标杆能否成功导入的现实情景。这样形成的IT规划,虽然感觉上很有高度,但同样是无法执行。唯有规划者能看够看清企事业单位的本质,基于企事业单位业务与管理上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有可能使规划符合实际,至于引入的专家或咨询机构的名气有多大,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感觉而已。
4.绕开架构,无法落实
IT规划是不同层面的规划构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初步可分为IT战略、IT架构与IT项目(或IT系统)3个层面,其中IT架构层面是核心,它是连接IT战略与IT系统的桥梁,当然这个层面是很难做到的。完整的IT规划,需要对各个层面的都进行明确的描述。但由于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与信息部门人员对IT规划认识上的不足,提供IT规划咨询服务机构在专业与技能上的不足,IT架构层面的规划都被绕开了,或是只是简单地提到,并没有细化的说明。按这样的规划去实施,IT战略是无法落地的,那信息化也就不能推动业务战略落地。
5.计划粗放,无法执行
我们都知道,IT规划是为了IT系统实施服务的,规划只有可执行才有意义。IT规划需要细化为一系列的具有明确时间节点的行动计划(项目计划或任务计划),并确定执行计划的负责人,以及相应的团队,再加上相应的保障措施,而且需要对实施规划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与引导,这才有可能是规划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制定的IT规划,没有明确细化的行动计划,没有确定执行计划的负责人,没有确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也没有进行培训宣传贯彻。虽然制定了远大而鼓舞人心的信息化愿景、基本原则和漂亮的IT架构蓝图,但是企事业单位的实施人员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落实规划。
上一页:远程支付 企业腾飞的隐形翅膀
下一页:“黑色领导力”:从曼德拉到奥巴马
相关新闻
-
“黑色领导力”:从曼德拉到奥巴马
2013年7月18日,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英雄纳尔逊·曼德拉迎来了95岁生日。这位已在病榻上缠绵了一个多月的老人牵动着全世界的心。作为著名领袖,其表现出的意志力、领导力为管理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
多团队成员如何分身有术
要让MTM发挥较大效用,你必须制定好系统和流程。但是如果缺乏透明度和准确的信息,MTM就可能陷入恶性循环,而经理人必须力争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当员工不再因在多个团队效力而焦头烂额时,经理人就知道自己成功了。
-
远程支付 企业腾飞的隐形翅膀
远程支付是指不在交易现场完成的支付,诸如通过邮寄、汇款、因特网、电话银行等完成支付。远程支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比如许多消费者喜欢网上购物,它方便迅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