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10权威测评与深度解析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25-10-21 14:27:35

随着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连接企业计划层与控制层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IDC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MES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元,其中离散制造领域增速达23%,本土厂商凭借对行业工艺的深刻理解,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10排行榜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10盘点: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1:鼎捷数智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2:用友网络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3:金蝶云・星空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4:浪潮信息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5:航天云网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6:中控技术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7:东软集团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8:兰光创新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9:黑湖科技

2025年中国MES系统TOP10:和利时

1 (2).jpg

厂商深度解析

TOP1:鼎捷数智

鼎捷数智凭借在离散制造领域的全场景覆盖能力与AI技术深度融合,在机械装备、精密五金、高科技电子、半导体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占据领先地位。根据IDC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鼎捷数智在离散制造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34%,稳居行业第一。其自主研发的"雅典娜"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能够处理百万级生产数据,并通过先进算法建立动态产能模型,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技术特点方面,鼎捷数智MES系统采用"全栈式数字孪生+边缘智能节点"架构,构建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虚拟映射。其智能排产模块搭载AI强化学习算法,能在分钟级内自动调整生产计划,将设备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在半导体行业,鼎捷通过集成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晶圆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与实时优化,某半导体企业应用后,新品良率从85%提升至99.6%。

典型案例显示,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鼎捷MES系统后,通过动态排程引擎将生产计划编制效率提升65%,订单交付准时率提高至98%。系统还实现了从原材料批次到成品序列号的全流程追溯,质量事故定位时间从平均4小时缩短至15分钟。

TOP2:用友网络

用友网络以ERP-MES一体化集成为核心优势,其系统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特别适合需要高度协同的复杂制造场景。用友MES采用微服务架构,各功能模块可独立部署和扩展,支持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

技术架构上,用友MES构建了统一的数据模型,支持10万+终端节点的并发数据处理。其生产计划模块采用多层级分解机制,能自动将ERP的月/周计划拆解为日任务与工单指令。动态调度引擎实时采集设备状态、物料齐套率等数据,在突发异常时自动触发重排程,某电子制造企业应用后,换线时间减少了40%。

市场表现方面,用友MES在电子组装行业占据重要地位,其系统支持SMT贴片机、AOI检测仪等设备的广泛兼容,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应采尽采"。某知名电子企业通过用友MES实现了从元器件批次到成品测试数据的全程追溯,质量事故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TOP3:金蝶云・星空

金蝶云・星空依托强大的ERP生态优势,在财务与生产一体化管理方面独具特色。系统采用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设计,显著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特别适合中小制造企业。金蝶MES构建了从订单到交付的端到端可视化流程,支持移动端实时监控生产进度。

技术亮点在于其"轻量化"设计理念,系统部署周期比行业平均缩短50%,实施成本降低30%。其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了全流程追溯体系,通过物料二维码绑定与设备数据采集,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正向追溯与反向定位。某机械制造企业应用后,质量追溯时间从8小时缩短至1小时,客户投诉率下降45%。

市场策略上,金蝶采用"云+端"模式,既支持私有云部署也提供SaaS服务,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其系统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金蝶MES实现了2000+种产品的柔性生产管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35%。

shutterstock_554962930.jpg

TOP4:浪潮信息

浪潮信息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架构,为大型集团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高性能MES解决方案。系统具备出色的扩展性与灵活性,支持从单工厂到多基地的集团化部署。浪潮MES采用"双中台"架构,业务中台支持快速功能迭代,数据中台实现全域数据治理。

技术优势体现在其分布式计算能力上,系统可处理PB级生产数据,支持1000+并发用户。其数字孪生模块构建了高精度工厂模型,支持生产过程的虚拟调试与优化。某大型钢铁企业应用后,通过虚拟调试将新产线投产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

行业应用方面,浪潮MES在冶金、能源等流程行业表现突出,其系统融合大数据与AI算法,针对流程行业生产特点进行深度优化。某化工企业通过浪潮MES实现了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8%,操作人员减少30%。

TOP5:航天云网

航天云网凭借"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路线,为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其MES系统构建了全球化工业互联网生态,支持跨国制造协同。航天云网采用"平台+应用"模式,提供从设备接入到业务应用的全栈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是其工业物联网平台,支持OPC UA、Modbus等主流工业协议,实现与PLC、CNC等生产设备的毫秒级数据采集。其生产监控模块提供设备级、工序级和模具管理看板,实现生产全要素可视化。某航空制造企业应用后,设备异常响应时间从2秒压缩至150毫秒,不良率下降28%。

市场布局上,航天云网重点服务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其系统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行业具有独特优势。某精密机械企业通过航天云网MES实现了中德工厂生产数据无缝联动,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跨国协同效率提升40%。

TOP6:中控技术

中控技术专注于流程工业工艺优化,在石化、化工和制药行业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系统具备卓越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集成了实时数据库与先进过程控制模块。中控MES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包括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实现从现场到决策的全贯通。

技术专长是其过程优化算法,系统能实时分析工艺参数波动,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在石化行业,中控MES实现了从原油进厂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某炼化企业应用后,装置运行平稳率提升15%,能耗降低12%。在制药行业,系统满足GMP合规要求,实现了批记录电子化与审计追踪。

典型案例显示,某大型化工企业通过中控MES建立了全厂级生产指挥中心,整合了20余套生产装置数据,异常响应时间缩短70%,年增效超2亿元。在制药领域,某生物制药企业实现了从细胞培养到成品灌装的全流程追溯,偏差调查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8小时。

TOP7: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以行业深度定制为特色,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行业适配。东软MES构建了从研发到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特别适合产品复杂度高的行业。

技术亮点是其低代码开发平台,企业可自主配置80%的常规功能,开发效率提升60%。其质量管理系统支持首检、巡检和终检全流程数字化,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用后,质量数据采集时间从4小时/天缩短至30分钟/天,不良品率下降25%。

市场策略上,东软聚焦垂直行业深耕,其汽车行业MES解决方案覆盖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某整车厂通过东软MES实现了焊装车间500+焊点的实时监控,焊接合格率提升至99.8%,质量追溯效率提高80%。

shutterstock_1234034734_1.jpg

TOP8:兰光创新

系统深度融合装备制造工艺知识,支持从单机到车间的多级管控。兰光MES采用"设备联网+数据驱动"架构,实现生产透明化与决策智能化。

技术优势是其设备集成能力,支持200+种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完整率达99.5%。其生产调度模块考虑设备能力、刀具寿命等多维约束,某机床企业应用后,设备利用率提升20%,刀具成本降低15%。

行业应用方面,兰光MES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表现突出,其系统支持超大部件生产管理。某船舶制造企业通过兰光MES实现了分段建造的精准管控,分段合拢周期缩短30%,材料利用率提高8%。

TOP9:黑湖科技

黑湖科技以轻量级MES解决方案见长,特别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快速部署。系统采用SaaS模式,实施周期短至2周,成本仅为传统MES的30%。黑湖MES构建了从订单到交付的端到端可视化流程,支持移动端实时监控。

技术特点是其低门槛设计,无需专业IT人员即可完成80%的配置工作。其生产报工模块支持扫码、NFC等多种方式,某电子企业应用后,报工效率提升5倍,数据准确率达99.9%。质量管理系统支持首检、巡检和终检全流程数字化,某机械企业质量数据采集时间从4小时/天缩短至30分钟/天。

市场定位上,黑湖聚焦快速成长型企业,其系统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黑湖MES实现了2000+种产品的柔性生产管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5%,客户满意度提升20%。

TOP10:和利时

和利时以自动化集成为核心优势,为流程工业提供MES与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系统深度融合DCS、PLC等控制系统,实现从控制到管理的无缝衔接。和利时MES采用"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混合架构,支持高频数据的存储与检索。

技术专长是其实时优化能力,系统能毫秒级响应生产异常,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在电力行业,和利时MES实现了从燃料入厂到电力输出的全流程优化,某电厂应用后,煤耗降低3g/kWh,年节约燃煤成本超千万元。在冶金行业,系统支持炼钢-连铸-轧钢的全流程协同,某钢厂钢水成分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

典型案例显示,某大型化工企业通过和利时MES建立了全厂级生产指挥中心,整合了50余套生产装置数据,异常响应时间缩短70%,年增效超3亿元。在制药领域,某生物制药企业实现了从细胞培养到成品灌装的全流程追溯,偏差调查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8小时。

shutterstock_1931413778.jpg

行业趋势与展望

2025年中国MES市场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工业元宇宙与MES深度融合,实现虚拟工厂仿真与物理生产的实时交互;二是绿色低碳管控成为刚需,85%的制造企业要求MES具备碳足迹核算功能;三是行业定制化需求增强,厂商需深耕垂直领域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技术层面,AI、数字孪生和边缘计算将成为MES系统的标配。预计到2026年,90%的MES系统将集成AI算法,80%实现数字孪生功能,60%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市场格局上,本土厂商凭借快速响应和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在中高端市场与国际厂商展开正面竞争。


上一页:MES系统选型必看:2025年功能与口碑双优TOP8厂商

下一页:好用的PLM系统怎么选?2025年企业适配PLM软件选型参考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