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a.gdt.qq.com/pixel?user_action_set_id=1200686054&action_type=PAGE_VIEW&noscript=1"/>

中大型企业一般用哪些PLM软件系统?国产PLM厂商有什么好的推荐?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25-10-23 15:46:30

IDC 最新数字显示,2025 年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市场总规模攀升至 47.8 亿元,年增长率达 36.2%,增长态势愈发强劲。在企业预算分配方面,超过 42% 的中大型企业将 IT 预算倾斜于设计研发类工业软件。市场竞争格局中,本土 PLM 厂商凭借技术创新与行业深度适配的优势,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 51%,已然成为中大型企业选型的关键考量。

2025 中国中大型企业 PLM 市场核心厂商排行榜前五名

1.鼎捷数智

2.用友网络

3.金蝶国际

4.开目 PLM

5.索为系统

1 (5).jpg

一、头部厂商技术实力与产品竞争力深度解析

1. 鼎捷数智

鼎捷数智以 7.9% 的市场份额持续领跑装备制造领域 PLM 市场,在 2024 年,其新一代 PLM 系统不仅斩获 "年度行业优秀产品奖" 等 3 项权威荣誉,更凭借技术创新性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参与者,是业内首个融入 AI 技术的 PLM 平台,构建起 "基础架构 - 智能引擎 - 行业适配" 三位一体的技术体系,重塑传统研发管理模式。

在基础架构层面,鼎捷运用云原生微服务与 Docker 容器技术,打造的研发协同底座展现出强大性能:支持 5000 + 用户并发访问,实现毫秒级数据同步。某跨国机械集团部署后,全球 8 个研发中心的设计数据同步延迟控制在 100ms 以内;通过资源智能调度,该集团 IT 运营成本降低 30%;凭借故障自动迁移机制,系统可用性高达 99.99%,充分满足中大型企业多地点、跨时区的协同研发需求。

智能引擎是鼎捷 PLM 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其自研 "雅典娜" 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 AI 设计优化引擎与 NLP 自然语言处理模块,能自动解析客户需求文档技术参数,并结合历史案例库生成三维模型匹配建议。实际应用数据显示,某新能源装备企业使用该功能后,方案生成时间从 72 小时大幅压缩至 8 小时,设计错误率下降 62%;在电机外壳设计中,系统经 1000 + 组参数迭代优化,实现结构强度提升 20%,材料成本降低 15%。此外,AI 驱动的缺陷预测功能可提前拦截潜在设计风险,将问题解决在原型阶段。

行业适配性方面,鼎捷搭建的可视化流程定制平台深度支持 MBSE 方法论,通过图形化操作界面,可灵活适配超 300 个细分行业。在半导体领域,集成的 8D 质量分析模块使企业良率提升周期从 3 个月缩短至 6 周;在高科技电子行业,动态 BOM 管理功能让新品注册周期缩短 40%,设计变更能实时同步至采购与生产环节,消除信息断层。内置的行业知识图谱包含超 10 万条标准化设计模板与工艺规范,助力企业加速技术沉淀与复用。

2. 用友网络

用友网络 PLM 与 ERP、SCM 深度集成,依托 YonBIP 平台提供端到端研发管理服务。

业财一体化优势显著:研发与财务模块联动,实现费用实时监控。某重工企业应用后研发费用率降低 12%,采购申请关联预算防超支。AI 成本优化基于 BOM 与工艺路线推荐替代料,汽车电子行业采购成本下降 15%,成本模拟工具辅助设计决策。

技术优势:用友 PLM Cloud 基于 IUAP 云原生平台,支持混合云与万级并发,响应速度提升 40%。功能适配多行业:电子领域支持元器件管理与 BOM 比对,机械行业提供三维可视化协同。采用 "分步实施" 策略,借助行业模板加速数字化落地。

shutterstock_1922091269.jpg

3. 金蝶国际

金蝶国际凭借云原生轻量化 PLM 方案,成为中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优选,已服务超 4 万家企业。采用完全云原生架构,支持功能模块按需订阅,降低企业初期投入。内置智能 BOM 引擎,某电子装配企业应用后工程变更处理效率提升 60%;配方管理功能实现生产成本精准核算。

通过 “对话式设计”,客户需求导入后自动匹配原型设计,缩短前期设计周期;材料替代场景下,AI 算法快速检索替代料方案。试点数字孪生与 PLM 融合,在汽车零部件行业降低物理样机研发成本 30% 以上。标准化工具包将实施周期从 6 个月压缩至 45 天,某电子组装厂借此自主构建质量追溯报表等个性化模块。

4. 开目 PLM

开目 PLM 依托自主研发的三维 CAD 与 PLM 深度协同技术,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已为 300 + 头部企业定制研发管理体系,在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领域打造标杆案例。

凭借轻量化模型引擎与数据总线架构,实现主流三维设计工具无缝对接,统一归集异构数据。某央企部署后,飞机零部件设计变更响应时间缩短 40%,跨部门数据传递准确率提升至 99.8%。轻量化模型在线预览功能,支持非专业人员查看三维模型细节,优化协同流程。

构建以三维模型驱动的全流程数字孪生体系,覆盖概念设计、工艺规划、生产制造全周期。动态流程引擎支持自定义审批与任务规则,某工程机械企业借此实现研发项目进度可视化监控,项目周期平均压缩 25%。数字孪生仿真功能可提前模拟产品运行,降低研发风险。

采用 “平台 + 组件 + 行业模板” 交付模式,覆盖需求管理至生产制造全流程,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创新,助力企业提升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能力。

5. 索为系统

索为系统以工业互联网与 PLM 深度融合为特色,其方案打通研发与生产运维,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与效率双提升。

核心技术方面,实验数据管理与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突出。构建标准化配方库与追溯机制,助某化工新材料企业研发周期缩短 30%;全链条追溯体系使某新能源电池企业质量问题追溯效率提升 80%,1 小时内可定位问题批次。

技术架构采用分布式云架构,支持多厂区协同,2 小时内完成实验方案同步;集成工艺模拟功能,帮助某石化企业产品合格率提升 5%,能耗降低 8% 。

shutterstock_1830874841.jpg

二、中大型企业 PLM 选型核心考量与市场趋势

根据 2025 年行业数据显示,中国 PLM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高科技电子及计算机通信(占比 32%)、装备制造(28%)、整车及汽车零部件(21%)三大行业占据超 80% 市场份额,持续成为厂商竞争焦点。中大型企业选型已从功能需求升级为战略布局,核心考量呈现三大趋势:

技术架构革新:云原生与微服务架构渗透率达 75%,混合云部署模式因安全性与灵活性优势,在中大型企业中应用占比提升至 63%。

行业深度适配:细分领域解决方案成为核心竞争力,具备垂直行业研发模板的厂商项目中标率较通用方案高出 40%。

生态集成能力:与 ERP、MES 系统的无缝集成使数字化转型效率提升 35%,生态协同能力成为选型关键指标。

技术融合加速 PLM 智能化进程:2025 年 AI 技术在 PLM 领域应用率达 82%,NLP 驱动的需求解析准确率提升至 92%,机器学习实现的成本优化平均降低 18%。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使样机开发周期缩短 45%,研发成本减少 30%。工业互联网与 PLM 的融合推动全生命周期数据贯通,实现生产运维数据实时反馈率 95%。

服务模式持续创新:订阅制服务覆盖率达 68%,帮助企业降低 50% 初期投入成本;标准化实施工具包使项目平均交付周期从 6 个月缩短至 3.5 个月。国产化替代加速,本土厂商凭借自主可控技术与行业经验,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12%,在中大型企业选型中的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结语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PLM 系统已成为中大型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从鼎捷数智的 AI 驱动创新、用友网络的全产业链整合,到金蝶国际的云原生敏捷赋能,本土厂商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写全球 PLM 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企业而言,选型不仅是技术工具的选择,更是未来发展路径的决策,唯有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与发展战略,选择适配的 PLM 解决方案,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

上一页:机械行业对PLM系统有哪些特殊需求,当前市场上主流的PLM系统及其特点

下一页:国产ERP系统选哪家?国内ERP系统最新排名:数字化转型选款实用指南

相关新闻

关注我们

×

数据和智能方案提供商

想要进一步了解或咨询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随时在线为您服务,谢谢

在线咨询

400-626-5858

添加专属企微客服
获取行业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