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MES系统五大厂商发布,鼎捷数智以AI技术+全流程管控引领行业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25-10-28 17:31:41
引言
在工厂车间的日常运营中,生产计划与现场执行的脱节、物料消耗的模糊不清、设备故障的突发干扰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制造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连接计划层与生产控制层的核心枢纽,正通过数据贯通与流程优化,逐步破解这些难题。IDC 发布的《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 MES 市场规模达到 185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底将突破 2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8%。中国市场表现更为突出,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市场规模达 4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3.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半导体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贡献了 68% 市场增量。
从技术演进来看,云原生架构的普及、AI 算法的深度融合、数字孪生的落地应用,正推动 MES 系统从单一的生产执行工具,向覆盖全价值链的智能中枢转变。基于 IDC、赛迪顾问等机构的市场报告、行业专家评估及企业应用实例,本文梳理出 2025 年度 MES 系统五大厂商,从技术架构、核心功能、行业适配等维度进行深度解析。

一、2025 年度 MES 系统五大厂商排名及技术解析
TOP1:鼎捷数智
1.技术架构
鼎捷数智的 MES 系统深度扎根于自主研发的 “雅典娜” 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作为其核心技术底座,具备三大技术护城河:分布式计算架构通过微服务化设计,将生产调度、质量管控等核心功能拆解为独立模块,支持弹性扩容与动态负载均衡,单集群可承载百万级设备并发接入;异构数据融合引擎兼容 OPC UA、Modbus 等 30 + 工业协议,实现 PLC、SCADA 等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无缝对接;边缘计算协同框架在车间现场部署智能网关,支持数据预处理与本地决策,将关键控制指令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平台采用云原生架构,支持私有云、混合云及公有云的灵活组合,通过容器化部署实现 “一处开发,多端运行”。其独创的跨区域数据同步机制,基于增强安全的 FTP 协议与区块链存证技术,在保障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满足跨国企业在全球 20 + 时区的实时协作需求,特别适配多品种小批量的离散制造场景,帮助企业降低 30% 以上的系统运维成本。
2.核心技术与功能
在数据采集层面,鼎捷 MES 构建了 **“感知 - 传输 - 分析” 三位一体 ** 的数据治理体系:通过工业级智能传感器与边缘计算设备,实现人、机、料、法、环等全要素数据的毫秒级采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物理生产过程进行 1:1 虚拟建模,误差率控制在 0.1% 以内。针对半导体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系统通过纳米级传感器实时监控光刻、蚀刻等工序,结合 AI 预测性维护模型,将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降低 60%。
AI 技术深度融入系统七大核心模块:
智能决策引擎:整合设备工况、订单优先级、物料库存等 12 类数据维度,通过强化学习算法自动生成最优排产方案,相较传统人工排程效率提升 400%
动态质量管控:内置的 AI 视觉检测引擎采用 Transformer 架构,在复杂缺陷场景下的识别准确率达 99.2%,并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实现缺陷根因的秒级定位
绿色制造模块:基于 LCA 生命周期评估模型,实时关联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帮助企业构建碳足迹数字台账,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该功能年减碳量达 1500 吨
系统集成能力方面,鼎捷 MES 通过标准化 API 接口与 ERP、PLM 系统实现双向数据流通,独创的数据语义转换引擎可自动解析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格式差异,构建 “订单 - 设计 - 生产 - 反馈” 的完整闭环,减少跨系统数据传递的 80% 人工干预。
3.行业适配与应用案例
依托40余年行业深耕经验,鼎捷数智针对八大制造行业构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
机械装备:为某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打造的智能排产系统,通过 AI 算法挖掘闲置设备资源,设备利用率提升 25%,年增加 2000 小时有效生产时间,订单平均交付周期缩短 20%,因延期交付导致的订单损失减少超 30%
半导体:在晶圆制造领域,系统通过实时监控 200 + 工艺参数,结合 AI 工艺优化模型,帮助企业将晶圆加工良率从 95% 提升至 98.5%,年节省质量成本超 5000 万元
汽车零部件:某全球 TOP10 供应商部署后,实现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22%,库存周转率提高 18%,同时通过 AI 预测性质量控制,将售后质量成本降低 25%
目前,鼎捷 MES 已服务超过 50000 家制造企业,其中包含 238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工信部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评选中连续三年位列前三。

TOP2:用友精智 MES
用友精智 MES 基于 iuap 平台构建,采用 “平台 + 应用” 的开放生态体系,核心架构以低代码开发工具与柔性排程能力为支撑。系统采用云原生设计,支持多租户部署和弹性扩展,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按需增减功能模块。其底层架构实现了与用友 ERP 系统的深度耦合,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规范,解决了传统 MES 与 ERP 系统间的数据孤岛问题。低代码开发工具是用友精智 MES 的核心优势之一,允许企业自主配置 80% 的业务流程,大幅缩短定制化周期。在数据处理方面,系统整合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传统条码、智能终端等多设备的数据快速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频率可达秒级。
TOP3:金蝶云・星空 MES
金蝶云・星空 MES 依托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采用云原生架构与低代码开发平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系统支持多租户部署,具备弹性扩展能力,可根据企业规模变化调整资源配置。其核心架构强调 IT 与 OT 系统的融合,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与 PLC、DCS、SCADA 等自动化设备的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壁垒。在流程管控方面,金蝶云・星空 MES 构建了 “计划 - 执行 - 管控 - 分析” 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支持 PLM+ERP+MES/S&OP 的全链路集成。系统通过 IoT 集成技术,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动态可视化看板可展示生产进度、设备 OEE、质量合格率等关键指标,帮助管理者实时掌握生产状态。
TOP4:浪潮集团
浪潮集团的 MES 系统以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技术为核心,采用微服务与云原生设计,具备高扩展性与灵活性。系统底层基于浪潮云平台构建,支持千万级设备接入和 PB 级数据处理,可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按需扩展功能模块。在数据安全方面,构建了多层次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功能,保障生产数据的完整性与保密性。跨工厂协同能力是浪潮 MES 的核心优势,通过实时数据汇总与分析,实现集团层面的生产计划优化与资源配置统筹。系统支持 C 级、管理层、执行层的双向通信与实时数据共享,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在数据处理方面,工业大数据平台与 MES 深度融合,内置的 AI 算法可对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检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设备故障和质量异常。
TOP5:航天云网
航天云网 MES 采用 “平台 + 应用 + 服务” 的技术模式,底层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支持多语言、多币种、多时区的全球化部署。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实现应用层、数据层、设备层的分离部署,便于维护与升级。其架构设计强调跨地域、跨厂区的数据协同,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实现现场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减少数据传输延迟。质量管控模块是航天云网 MES 的核心功能,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系统可实时采集原材料批次信息、工艺参数、质检结果等数据,构建 “人机料法环” 数据关联链,支持正反向追溯。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的严苛标准,系统强化了合规性管理功能,内置多种行业标准模板,满足 FDA、GMP 等监管要求。

二、2025 年 MES 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决策能力深化
AI 技术在 MES 系统中的应用从单一场景向全流程渗透,除了智能排程、质量预测等成熟场景,AI 大模型开始用于生产数据的深度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整合百万级生产数据,构建动态产能模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主优化。某新能源企业应用 AI 驱动的 MES 后,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到 92%,维护成本降低 40%。
(二)物联网深度集成与边缘计算普及
MES 系统与工业物联网(IIoT)的融合更加紧密,设备、传感器、生产线全面接入系统,实现全链路数据实时采集。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处理在设备端本地完成,数据处理延迟从秒级降至毫秒级,满足高精度制造对实时性的要求。调查显示,2025 年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 MES 系统占比已超过 60%。
(三)云化部署成为主流
云 MES 凭借部署快速、成本可控、弹性扩展等优势,逐渐成为市场主流。2025 年云 MES 部署比例已达 65%,较 2020 年增长 300%。混合云部署模式因兼顾数据安全与灵活性,受到大型制造企业青睐,可实现跨厂区、多分支的集中管控与协同运营。
(四)绿色低碳管控功能强化
响应 “双碳” 目标,越来越多的 MES 系统新增碳足迹追踪、能耗管理等功能。通过关联生产工单与碳排放数据,量化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帮助企业优化能源配置,降低碳排放。85% 的制造企业表示,在选型 MES 系统时会重点考虑绿色管控功能。
(五)数字孪生全场景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从单一设备仿真向工厂级全场景仿真演进,通过构建与物理生产系统实时映射的虚拟模型,实现虚拟调试、生产过程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功能。在高端制造领域,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可使新产线调试时间缩短 30%-60%,设备利用率提高 15%-20%。

三、结语
2025 年的 MES 市场,技术创新成为厂商竞争的核心焦点,AI 技术与全流程管控的深度融合,推动 MES 系统从信息管理工具向智能决策中枢转变。鼎捷数智凭借 “AI 大模型 + 工业互联网” 的技术体系,在离散制造领域形成显著优势;用友、金蝶等国产厂商通过与 ERP 系统的深度集成,在中小企业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西门子、航天云网等则在高端制造、特定行业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MES 系统的选型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规模与数字化目标,重点关注技术架构的兼容性、核心功能的适配性以及厂商的服务能力。随着智能化、云化、绿色化技术趋势的深化,MES 系统将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与管理模式革新。
上一页:PLM系统怎么选型不踩雷?2025年PLM软件品牌榜单新鲜出炉,鼎捷PLM系统功能公认最强大
下一页:盘点适合中大型企业的 PLM 系统:综合 AI 技术 + 品牌知名度 + 行业适配 + 产品价格
相关新闻


数字化管理类
生产控制类
研发设计类
AIoT类
鼎捷雅典娜
话题与应用






制造业
流通业
资源中心
服务
直播活动
地区活动
会议活动
了解鼎捷
新闻中心
企业荣誉
加入鼎捷 
联系我们
产品方案
预约演示
价格咨询
官方公众号
1v1专属客服

扫码添加专属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