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软实力 e化运营进行时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3-07-15 10:43:02
现代风、简约风、时尚风、古典风,琳琅满目的品种,美轮美奂的色彩,天马行空的装饰,行云流水的线条……当前,家具用品已然从生活必需品,摇身一变成为人们身份、地位、品牌甚至个性的象征,昔日蹒跚学步的家具业如今已被贴上“优雅先生”的标签。
从无到有,从简单设计到细节制胜,从标准化到定制化,从传统手工作业到机械化、半自动化生产,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经营,家具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短短30年,便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初步形成现代家具工业生产体系。这期间,所有的中国家具制造和销售企业度过了一段参与者几乎全部获利的美好时光。
然而,受市场眷顾30年的家具行业,在2011年,销售额开始出现大幅下滑。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趋缓,房地产行业持续严厉的调控政策带来的行业整体降温,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与之关联的下游产业家具企业的订单萎缩,库存激增。与此同时,在海外市场,除了在部分国家遭遇反倾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都在削减着家具企业的出口量。在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双重挤压下,家具企业的发展可谓步履维艰。在“行业遭遇30年来较大的困难”、“即将进入‘寒冬’”等各种悲观情绪不断蔓延的同时,所有家具行业从业者感觉到寒冬真的来了。
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面对微利时代、定制化模式、品牌效应等因素的强势冲击,家具行业如何通过转型与创新获得回击之势?身处IT时代的家具企业,又该怎样在运营管理中挥舞IT利器,抢占市场先机。
塑品牌的创新压力
随着产品的不断成熟、渠道的不断拓展、品牌的不断树立,家具行业已进入到品牌与渠道的交织期。而在消费者日益追求个性化、定制化、品牌和品质的当下,具有独特标签和品牌特性的家具产品较之单纯拥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可以说,品牌效应使得客户愿意接受其较高的定价,也为品牌家具企业开创了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因而,在未来的家具营销领域,价格战、品质战将被品牌战所替代。通过产品的创新和品质的提升来塑造自身的品牌个性,对于家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无疑十分重要。
同时我们看到,80后甚至90后已成为家具产品的主要购买群,其对设计风格定制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尤为突出。消费者从后台走向前台,也意味着家具生产企业要从被动的售后服务阶段,走向主动吸引消费者的产前设计阶段,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对此,宜家可以说做到了极致:紧跟消费时尚,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提供定制化而非豪华的家具产品,同时有针对性的产品必须具备“较炫”的设计理念,用以满足消费者追逐新奇事物的心态。在经济学家眼中,宜家的成功来自于它领先的设计、世界范围内的采购以及一套近乎完美的制造、销售流程,庞大的销量以及低成本让宜家能够持续获得巨额利润。至今,宜家仍保持着全球所有门店无一关张的记录。
“宜家神话”告诉众多家具企业,精准把控消费者需求,通过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终端销售全流程能力,赋予家具特有的个性化魅力,方可制胜。然而,要生产出有创意的家具产品,家具制造企业除了加大研发成本、招揽优秀研发人员外,必须重视利用IT手段,持续优化企业内部的研发流程、提高研发人员之间以及研发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同时,提升供应链运转水平,减少家具制造企业对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商的依赖,缩短产品从生产到到达消费者的时长。产品的运转速度快了,产生的利润也自然高了。
转战电商的是与非
在家具行业30多年的生命中,其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家具零售模式以摊位租赁式经营为主,家具制造商不直接接触消费者,只是以批发零售的形式将产品卖给经销商。这种模式导致家具制造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市场动态不能及时深入的把控,从而丧失产品定价权,造成对经销商过分依赖,甚至被卖场“绑架”的被动局面。
为了摆脱传统销售渠道的制约,逐渐积累自身的品牌资产,一些规模较大的家具制造企业开始试水产销一体化模式下的连锁经营。然而,随之而来的选址、装修、物流、店面部署、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让仅擅长打磨家具的制造企业手忙脚乱,疲于应对。对此,开辟全新销售通路迫在眉睫。恰逢此时,在其他行业不断谱写着传奇的电子商务给家具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契机。包括曲美、全友、喜临门、尼克爱家、联邦、迪士尼等在内的多家知名家具品牌已经“触网”,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上开店迎客。
然而,家具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投身电子商务这片“血腥”的红海?目前的情况是,很少有家具企业把电商当成一种商业模式在运营,几乎所有企业对电商的理解都是在电商平台上开网店,而这也只是家具企业获取客户的一个渠道,严格意义上说是传统渠道的附属品。
再加上,将电商模式与企业经营策略作很好融合的基础是内部IT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其承载着管理平台的搭建、维护,前端与后端订单的处理,仓储配送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的对接。而目前相对于其他行业,传统家具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并不高,这更让电商之路布满荆棘。
无疑,转战电商模式以求得新的渠道通路,家具企业还需要以IT手段为辅助,投入更多的运营精力。
全面信息化刻不容缓
对于当今的许多家具企业而言,由于从家庭作坊起步,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人才稀少、水平低下的家族式管理、经验式管理、行政式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尽管品牌化、定制化、多渠道等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有所显现,但家具企业仍通过大量生产各式产品投放市场来争夺消费者,从而造成了库存量大、资金周转慢、产品附加值低等诸多问题。
例如在销售环节,实际销售和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往往偏差过大,直接导致企业成品和部件库存大量积压;在采购环节,采购计划多靠经验来估算购买,原材料采购不足往往造成生产与采购不匹配,过多则造成材料的库存偏高;在生产环节,客户的异形改制方案不能及时由门店传到生产单位,造成异形生产时间长,客户满意度不高。而当订单大量增加时,仅靠人工安排生产经常导致生产计划滞后,不能及时交货;在成本核算环节,产品成本往往依靠经验人工核算,不准确的成本导致企业损失利润甚至失去竞争机会。而对于曲美、联邦这样的大型家具集团企业而言,各组织间的协同性弱,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更是成为桎梏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元凶。
如何在研发、管理、品牌、渠道上进行创新,降本增效,强化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今家具企业的管理者们不可回避的经营课题。而逐渐与资本结盟的家具行业,也开始尝试与当代较活跃的生产力IT技术走得很近。比如,酷漫居源于渠道创新角度的电子商务实践,尚品宅配、索菲亚源于个性定制化角度的管理信息化实践,以及兴利、皇朝、美克美家等源于成本控制、规范化角度的生产管理信息化实践等。这说明,与家电、通信、医疗等先进行业一样,信息化也是传统家具企业转型升级,进而稳定获取预期利润的一条必由之路。
信息化意味着生产标准化、数据规范化、结构扁平化、管理程序化、资源共享化、过程透明化、决策敏捷化以及企业文化科学化等一系列现代管理要素在企业的落地生根,使家具生产企业和家具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内外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并挖掘其潜力,从而大大缩短了原始信息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的反馈时间,管理层与基层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与直接,较终提升家具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高速供应链打造软实力
专家指出,家具行业再向前发展,就会形成产业的集聚,这时候就需要整合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
由于家具产品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短,其所用的材料特殊性差异明显,规则材料、不规则材料的使用量都较大,尤其是实木材料。然而,实木材料却受到树木生长的制约,无法统一规格,这给材料编号、单位换算、用量分析、材料采购及库存管制等带来诸多难题,进而无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再加上由于物料的预估不准,或者缺乏材料而造成的无法按时完成订单或成品与订单不符等都让客户满意度急剧下降;不能合理利用材料,余料不能有效管理造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更成为制约家具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家具企业亟需一套涉及到从原材料生产、采购到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延伸至后期客情维护的全方位、无限贴近行业应用的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如何做到供应链快速?当客户下了订单,工厂要立即生产,消灭零库存。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流通环节立即发货,较快送到客户手中。供应链的速度越快,产生的价值就越高,这充分体现了家具企业对市场的灵敏程度。
“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从原材料-采购-配送-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全环节都进行优化管理,可以让家具企业在生产、销售服务、内部资源等方面得到高效整合,从而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全友家私集团副总裁魏彬表示。
而在联邦家私CIO邹小川看来,从产品的交易周期看,影响供应链的几个因素是生产厂与用户的物理距离、厂商的生产周期和响应速度。生产厂与用户之间的物理距离不可能缩短,只能让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速度;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的可能性也很小,这是由家具的生产特性和加工工艺所决定的。因此,唯有改变响应速度是决定供应链的价值所在。只有通过信息系统一步一步的设定、固化,形成标准流水线,并对每一道生产工序和工艺都设置流程和规范,保证家具企业从接到订单、采购、生产到配送这些环节都明确知道时间节点,才能保证较终的交货时间以及产品的质量。
可以看到,基于多营运中心的管理架构体系,构造了以供应链、分销零售、生产管理、财务一体化为核心,协同多个信息系统无缝集成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让家具企业的采购中心清楚物料准备状况的同时,又能管理并控制各个组织。更重要的是,通过责权一致,供应链上的各组织明白了自己的权利所在,可存货多少,所背负的资金是多少,能扩大多少经营。有了财务上的约束,各部门改变了“计划才能生产”的销售方式,成为真正面向用户的销售状态,从而变革家具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提升企业的作战能力、拓展能力甚至市场议价能力。
简而言之,信息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家具企业的软性竞争力。
上一页:小故事大道理——驴的遗嘱
下一页:张瑞敏的管理精华:企业即人
相关新闻
-
小故事大道理——驴的遗嘱
如何考核激励员工,一直是老板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靠不断变换的花样方案来欺骗员工,无论贡献有多大,给员工的永远只是较基本的劳动补偿,员工只能被蒙蔽一时,他们也不可能有积极性,忠诚度与归宿感更是无从谈起。聪明的老板建立的是一种把蛋糕做大后的利润分享机制,员工再苦再累,可他们能够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他们所分享的与老板拿走的相比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