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的发展
文:鼎捷ERP
作者:鼎捷数智 | 发布时间:2012-11-30 14:50:34
商务智能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高端产品,其发展既依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依赖于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对商业智能深入的认识。
从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信息系统(EIS),较终到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信息系统表现出面向决策的特性‘5)。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把DSS与知识系统相结合,出现了基于知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1DSS),使智能化的概念有了长足的发展。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决策需要的信息以及许多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需要决策智慧和经验的工作,因此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有人把决策支持系统称做商务智能,并作为商务智能系统的雏形。但限于知识获取的瓶颈,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暂时受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ERP、CRM和SCM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运营效率,也为商业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对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很大。如何把握市场,理解顾客需求,提高企业智能就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数据仓库帮助企业存储和管理庞大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在线分析处理(OLAP)与用户的交互、快速的响应以及提供多维数据视图,可以获得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些信息。此外,隐藏在数据中的知识犹如泥沙中发光的金子,它们对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挖掘提供一种知识提取的挖掘机,帮助决策者找到历史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利用已有的数据对未知的商业活动进行预测。这些技术的出现,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新的基础,也为商务智能奠定了技术基础。基于数据仓库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成为决策支持领域新的发展方向。管理者已经注意到数据蕴涵的价值,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一些行业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尽管成功率还比较低,但商务智能对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已为人们接受,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会实施商务智能。一般来说,只要有合适的数据,就有商务智能的用武之地。
据记载,美国P&G公司在1985年开始利用类似商务智能的初级应用。1996年,Gartner公司的分析师HowardDresner提出“商业智能”概念时,各种商务智能分析及其前端展示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各种相关的技术如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也已初具规模。由于应用的局限性,商务智能较初被理解为一些技术工具的集合,即在数据仓库之上的查询、报表和在线分析处理。
目前,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就是“知本”。谁能更好地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谁就能领先于业界。商务智能由于支持决策的价值,较近几年受到了企业界的重视。根据Gartner公司对亚太地区500家企业的CIO调查表明,企业对商务智能的关注度在2006年上升为管理应用系统首位,而此指标在2003年仅排在13位,2004年是第10位,2007年商务智能依然稳占鳌头,而且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面对发展势头良好的市场,商务智能也受到了Oracle、IBM、HP、Microsoft和SAP等国内外软件厂商的青睐。在企业应用领域,商务智能成为继ERP以后的高端应用,广阔的市场前景促使管理软件提供商看好这块领域,较近几年相关企业的并购案例相继发生。例如2007年初的Oracle购并原Hyperion公司抢占商务智能市场。据估计,商务智能每年大约有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包括数据抽取、中间件、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数据仓库服务器等相关产品,市场前景美好。图1.4所示是商务智能历年的市场份额。
上一页:商业智能概念
下一页:商业智能的价值
相关新闻
-
商业智能的价值
商务智能的价值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企业开始回顾信息技术投资的回报率,思考信息技术投资的战略价值,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产。电信企业利用商务智能也可以进行用户发展分析、优惠策略预测、套餐分析、促销分析等,对市场营销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
-
商业智能系统的功能
商务智能系统的功能 商务智能系统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知识支持,辅助决策者改善决策水平。(2)整合 ①商务智能基础架构:商务智能平台的工具应提供同样的安全机制、元数据、管理、门户整合、对象模型和查询引擎等。
-
商业智能概念
商务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了迅速收集、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把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质量,引。2004年Gartner公司认为商务智能是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等辅助企业决策的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