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了ERP,還要上MES?

文:陳芊卉

智慧製造 MES 現場管理 數據賦能


25-4.jpg


製造業始終關心三個問題: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可是明明已經上了ERP,為什麼還是繞不過MES的話題?ERP、CRM等系統只能為生產計畫編制提供數據資訊,對於“計畫”如何下達到“生產”環節,生產過程中變化因素如何快速反映給“計畫”,需要有一個“即時的資訊管道”:MES就是這個“資訊樞紐”!




生產線經常出現如下問題:

● 現場的回饋數據(設備運行時間、停滯時間、產能、廢品原因、利用與生產效率、有效率等等)有多可靠?

● 底層的現場數據回饋和上層的ERP系統的數據識別間的延滯到底有多少?

● 哪些是真正的人工成本(工日、工時)需要提供給上層的ERP系統?

● 儘管我們還沒有全負荷運行,為什麼我們仍會有這麼多交貨時間的問題?

● 為什麼儘管我們滿負荷生產並且擁有最好的營業額,但我們並沒有預期中的收益?


面對種種現實,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資訊化的重要性。可是明明已經上了ERP,為什麼還是繞不過MES的話題?ERP、CRM等系統只能為生產計畫編制提供數據資訊,對於“計畫”如何下達到“生產”環節,生產過程中變化因素如何快速反映給“計畫”,需要有一個“即時的資訊管道”:MES就是這個“資訊樞紐”!


ERP更傾向於財務資訊的管理,而MES更傾向於生產過程的控制。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ERP主要告訴你客戶需要生產多少個瓶子,哪天下單,哪天要貨,而MES主要負責監控和管理生產這些瓶子的每一個步驟和工序如何實現。


總是說MES,它能解決什麼問題?

過去12小時之內生產線上出現最多的5種產品缺陷是什麼?目前倉庫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後工序線上的每種產品數量、分別供應給哪些供應商?何時能夠及時交貨?


生產線和加工設備有多少時間在生產,多少時間在停轉和空轉?影響設備生產潛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設備故障?調度失誤?材料供應不及時?


怎麼樣精確區分出產品品質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將品質隱患消滅於萌芽之中? 出現用戶產品投訴的時候,是否可以根據產品號碼追溯這批產品的所有生產過程資訊(原料供應商、操作機台、操作人員、經過的工序等)?


要解決這些鴻溝,答案就是MES!

在大多數製造企業中,生產價值鏈中的主要成本未能被詳細並透明的反映出來。在製造現場只有很有限的IT系統、或者根本是沒有IT系統,從而花的額外時間,為了不必要的溝通、聯絡、接洽、電話諮詢,產生了很多檔案,造成時間耽擱、查找、增加了額外的成本。


而MES能通過資訊傳遞,從訂單下達到產品完成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優化管理,通過減少負面的流程影響,並且持續地監視成果。這些將減少企業內部沒有附加價值的活動,有效地指導工廠的生產運作過程,從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廠及時交貨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又能提高生產回報率。


如果企業生產管理混亂、產品交付週期無法保證、無效成本與無效費用已經到了肉眼可見地步,就需要考量MES系統來實現提效增速、減少浪費、節約資源,提升管理的目標與業務匹配的柔性能力。如果MES用得好,企業就能從經驗管理變為數據管理,更好的決策,更敏銳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MES系統能帶來什麼具體效益?

拋去經常提及的MES能實現提效增速、減少浪費、節約資源、提升管理的目標與業務匹配的柔性能力這些“虛”的效益,MES到底能給工廠帶來什麼具體的改善?


1. 確切掌握生產狀況,提高交貨準確度,理順廠內配送物流,達成產、供、銷配合;


2. 正確掌握在製品數量,及不良品追蹤,降低在製品生產成本;


3. 以條碼及RFID等手段追蹤產品序號,收集完整資料及過程品質資訊,提高產品售後服務水準及滿意度;


4. 及時反應品質問題,追蹤品質歷史記錄,提高產品品質;


5. 減少人工統計和手工報表,提高現場管理人員生產力;


6. 充分掌握工具、設備等使用狀況,製造資源做有效運用等。


MES系統的建設,從管理層的角度,是為了將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管控觸角和理念延伸到製造現場的每道工序和每個工人;從業務的角度,是為了解決生產混亂、現場管理無序、標準化程度低、隨機性強、人機料法環的有序管理的問題,在鍵盤上即可輕鬆、更科學掌管生產動態。


結論

MES是集各個上游系統、業務管理、生產控制、變動調度為一體的結果執行者,能進行即時的數據互動與動態調整。它帶來便捷性、靈活性、生產力提升,還有幫助企業實現品質追溯。

企業通過MES系統對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實現對整個製造環境和生產流程的監督、制約和調整,使生產計畫準確及時推進,從而達到預期生產目標,按時按質按量向客戶交付產品,提高客戶滿意度,提升市場綜合競爭實力。


6.jpg


相關資訊

  • 供應鏈變革 供應鏈轉型 數位轉型 智能製造

    後疫情時代 供應鏈變革 超前部署智造未來戰略

    供應鏈的轉型,除了硬實力也需要軟實力。企業可從管理數位化著手,做到訊息透明的有效管理,除了必要品質與價格基礎,能否提供更多風險控管上更有效率的展現,制定因應策略讓管理系統化,並確保供應鏈的替代能力汰弱留強,展開新供應鏈的汰換布局,讓供應鏈體系成為一種平台化的生態圈,實現一體化供應鏈運作,為決策奠定長遠基礎。當新的供應鏈機會逐漸形成,透過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建構自動化運作體系,運用大數據支撐,網路化共享,智能化協作搶進新供應鏈,建立高品質的信譽、加強成本競爭力、提高服務水準,使供應鏈效率大幅提高。

  • 設備雲 工業互聯網 數據採集

    工廠設備為什麼管不好? 一個IT人說出真實原因

    智慧工廠的風潮興起,製造業正在積極轉型,自動化、數位化、智能化水準大大提高。各行業領軍企業越來越重視生產設備的數據採集和工廠聯網,設備數據可視化程度顯著提高。但是,多數製造企業雖然花費鉅資購買非常先進的設備,但設備管理維護、人員知識結構仍停留在較低水準。其數據採集基本靠筆,處理基本靠人,分析基本靠猜(經驗)。可以說是買來了4.0的設備,卻延續著2.0的管理。 本文總結了企業存在的幾大誤區,並給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希望可以幫助企業少走一些彎路。

  • 製慧製造 數位轉型 5G 工業互聯網 工業大數據

    工業4.0時代來臨,5G助力工業互聯網加速落地!

    美國高通公司發表的《5G經濟》研究報告表示,2035年全球5G產值將高達12.3兆美元。5G是數位轉型的關鍵支撐,而工業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透過工業互聯網催生出更多數據,利用大數據工具和AI演算法,改善各行各業效率和決策方式,加速智慧化步伐。在當今智慧製造已成為全球製造業顯學,如何結合工業互聯網與5G的應用,將成為製造企業把握轉型與升級的重大挑戰與機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