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意會EP1】個人電腦已死? 迎來環境運算新時代?

從智慧空間趨勢,思考創新應用場景發展

文:黃正傑 2020-11-13

發布時間: 2020-11-16 12:04:00

科技意會 人工智慧 物聯網 數位轉型 工業電腦


31-5.jpg



AIoT、5G帶來的不僅是新技術,亦創造新興智慧應用商機。本文介紹智慧空間概念、環境智慧技術,並建立智慧空間應用思考方法,提供想要發展智慧應用的產品服務商、系統整合商創新應用規劃方式。




您有去過迪士尼樂園的4D影院嗎? 是否對3D立體電影加上第4D的灑水、噴煙難忘? 或者你有玩過switch,體驗一邊冒險一邊健身? 這種具備情境感知、且能有反饋的虛實融合,能夠運用在企業中嗎? 今年Gartner顧問公司的十大科技趨勢中,提到了以人為主(people-centric) 的智慧空間 (smart spaces),強調「人+空間」的情境式科技趨勢正在發生。


AIoT、5G技術帶動智慧空間發展

智慧空間以人為中心,依據人所在位置、情境乃至於動作進行感知,主動提供個人化、情境化調適與回應。人在智慧空間中體驗不僅僅是沉浸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而是一種融入環境的環境體驗(ambient experience)。創造環境體驗,滿足智慧空間應用的智慧技術稱之為「環境智慧」(Ambient Intelligence)技術,簡稱AmI。事實上,早在2016年,醫療電子大廠Philips即提出環境智慧技術的概念,並持續發展相關設備產品。直至今日,物聯網、人工智慧、VR/AR技術及AI晶片技術、5G技術的發展,使得環境智慧技術更為成熟與普及。環境智慧技術具備以下特色: 


1. 嵌入式 (embedded):許多隱藏不可見的感測器或設備嵌入在環境中,不易察覺。

2. 個人化 (personalized):系統能知道使用者是誰,並能依據個人喜好提供體驗。

3. 調適性 (adaptive):根據環境變化與個人行為進行調適性的改變。

4. 預期性 (Anticipatory):能夠預期使用者意圖而進行回應,不需要使用者關注。


Intel亦認為AmI環境智慧技術將帶來新一代電腦運算時代:環境運算(Ambient Computing),將引爆新一波電腦運算革命。


31-1.jpg

圖、環境運算技術帶領新一代電腦運算革命(資料來源:Intel)


運用智慧空間概念思考智慧市場商機

現今,不論是工業電腦、家用電腦或設備業者、資訊服務業者,均積極布局垂直市場領域設備產品或服務,如:零售業互動電子看板或Kiosk電腦、客戶服務機器人、智慧路燈、智慧監控攝影機、工廠自動化AGV小車、AMR搬運機器人、智慧車載娛樂設備等。智慧空間、環境智慧技術,不僅顯示出AIoT、5G技術重要,也強調情境設計、空間管理的重要性。


Gartner認為智慧空間的設計要利用顧客旅程(customer’s journey)、角色設計(persona)等使用者體驗(UX, User eXperience)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意味著以「人為中心」的發展與設計軟硬體服務及體驗。


因此,我們建議可以由「人+空間+科技」的魔方架構,思考智慧市場不同領域應用商機:


1. 智慧交通:在智慧交通中,至少可以思考三種「人+空間」活動:智慧移動、車聯網、智慧交通管理。智慧移動以通勤者為中心,可思考如何利用設備或服務協助通勤者有效率地轉換多種大眾交通工具。車聯網以駕駛者為中心,可思考如何利用車載設備或服務提供舒適的駕車環境;進一步思考不同對象使用者的角色設計,例如:未結婚男性駕駛人、已婚育有小孩的駕駛人。


2. 智慧零售:在智慧零售中,可以從顧客旅程作為思考,包含:停車、進入商場、商場購物、結帳、使用等。例如:停車時,利用空位指示燈、電腦視覺車牌辨識,滿足消費者有效率地停車;進入商場時,利用電子看板,透過會員卡,顯示優惠、遊戲中獎或導引路徑,激發購物樂趣。


3. 智慧醫療:在醫療業中,可從診斷、治療、照護等三個活動空間,思考智慧醫療商機。例如:醫療診斷時,利用醫療影像分析協助醫生快速判斷病情;醫療照護時,讓慢性病患透過APP自助拍照,上傳病徵改進方式,節省醫院照護的交通與人力成本。


31-2.jpg

圖、環境智慧應用思考方式(資料來源:本研究)


結論

AIoT+5G技術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新產品服務的價值,亦帶來新應用服務模式。隨著垂直市場應用愈來愈多元與複雜,利用環境智慧思考概念,將可以協助產品服務業者、資訊服務業者或系統整合業者, 擘劃新的應用方向、掌握新市場商機。




9.jpg黃正傑

你喜歡挑戰不斷隆起的技術高原、探索無限寬廣的創新領域嗎? 那麼我們是同路人。黃正傑,台大資管博士,協助鼎新進行前瞻技術研究與應用發展。歷經IT架構技術顧問、供應鏈管理顧問、軟體產業分析師等多項職務,並兼任文化大學助理教授。讓我們一起從創新與變革角度,探索新興技術!



6.jpg


更多案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