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工業啟動二代接班 以細緻度管理扎根數位轉型

文:整理/陳祈廷

嵩陽工業

發布時間: 2021-12-30 14:22:00

企業流程管理 轉型創新 應用價值 數位轉型

創立於1989年的嵩陽工業,主要產品為螺桿支撐座(自動化設備機械零組件),對應的是少量多樣,標準品的機械行業市購零件市場。


據媒體分析報導,台灣機械業有「工業之母」的美譽,亦是台灣的第三個兆元產業,在台灣中部地區更發展出獨一無二的機械產業聚落,匯聚工具機、機械零組件、金屬製品等業者,更以完整細密且高效率的生產體系聞名全球,其中機械零組件種類繁多,在台灣產業供應體系中亦各具特色,對於各種零組件之經營型態、產業需求、市場佔有率、技術門檻、發展潛力、關鍵技術與在機械設備中所扮演的重要性亦有所不同。


要生存就要備庫存 如何維持批量生產又穩定成本?


嵩陽生產用於自動化設備的機械零組件,市場銷售替代性高、議價力低,在市場上具有品質上的優勢,為了因應客戶高頻度的少量多樣下單、且標準品快速出貨,準備大量庫存來支撐達交(存貨營收占比27%)。


嵩陽總經理楊登元說,「市購零件市場,客戶下單馬上出貨,否則就換廠商,沒有客戶忠誠可言,要生存就要備庫存。」


即便有庫存,客戶也會比價格,為提升市場的競爭,只能大批量生產以減少換模成本,但批量生產的量可賣半年到一年。嵩陽期望能在維持批量生產狀況,穩定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由此,嵩陽訂立專案目標,在不影響訂單達交之下,降低存貨天數為首要之重。


在全球疫情的催化下,楊登元說,「以前不敢做、無法確認的,現在也只能做了!」且為了讓二代經營有條有序,並能傳承核心競爭力,開發多樣化商品服務客戶一站購入,嵩陽也滿心期待建置完善的管理平台,加速啟動二代接班。


維持穩定達交下,改善存貨運用效率


以往,嵩陽工單週期長達至少90天,問題在那?

 

一、成品預測展開備料,半成品依生產經濟批量備(備至半年)而非考慮市場需求頻度,重複備半成品、原料,未按需備料導致庫存倍增。二、零件(半成品)追求生產經濟批量降低換模損失,未考量出貨需求的最適批量,導致生產批過大時間過長,而產能佔用在非即刻出貨品項。三、現場實質產出依師傅工藝(車、銑、磨床)經驗差異大,生產效率波動。


為了實現降低存貨週轉天數的目標,嵩陽從何開始做起?


整體來說,就是過去以追經濟批量為優先,從供給來看市場需求;現在則是按市場需求多樣備貨,以需求頻度制定存貨政策,共模連批邏輯的建立讓排程有效率,以供需風險係數派工,管好生產績效。


從組織來看,嵩陽改變了企業組織行為,固化專業技術、排程經驗,人員分工可代理化,重新分配工作任務,在生管與現場的工作上減少人員主觀判斷的排程、派工調動,提升品質穩定度與管好準確及時性。

shutterstock_159734468_副本.jpg


依痛點各個擊破,提升存貨控制與生產排程能力


面對嚴苛的交期競爭,如何整合產銷計劃、收料入庫、備料組裝、生產報工及裝櫃出貨五大關鍵程序,達成訂單交期縮短、準時達交的任務,鼎新團隊與嵩陽首先釐清在關鍵程序中影響存貨週轉天數的原因,並依管理能力分為:存貨政策規劃能力提升、生產排程能力與現場控制能力提升。


鼎新協助嵩陽再從中理出痛點,依痛點與能力訂定相應機制與改善流程,並搭配合適的工具與資訊系統導入,最後依循指標列出相應的監控。


從提升存貨控制能力來看,以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二,一是備庫量遠高於需求量的2倍以上,呆滯庫存高;二是備料需求無計畫執行,造成庫存缺料、拉長生產週期,半成品原料另做計劃,且追求半成品經濟批量導致補貨週期長。


因此制定存貨政策分類與備料計畫執行機制,主動監控按需備料,供需備料批量減半,依市場需求調節最適週期與補貨點,搭配產品需求評估與補貨點規劃表與供需檢核等。

計畫量透由存貨分類制定對應備料周期、補貨建議量,降低缺料發生率。對庫存設計了:補貨點、安全庫存、最高警戒點進行動態緩衝庫存管理,提高備料效率,避免停工待料及庫存過高發生,讓成品庫存週轉天數減少40天)


從提升生產排成能力來看,以往標準工時達成率低,造成生產效率低落,無法有效產能規劃,造成排程結果難實現。或是沒考量最適批量,以致產能占用導致生產時效過長(達90天),擔心無現貨供應,因此批量放大,導致成品庫存週轉天數高,影響多樣化成品出貨,合理天數應該是15~25天;另外排程無法考慮連批特性,導致換線浪費造成停等。


因此制定標準工時管理機制,以提升生產效率,縮短生產時間,定期監控【達成率】與檢視【生產效率】,確保生產排程合理性,進而提升生產排程可達成率。有限產能排程機制的規劃,則可達成產能負荷率,確保各機台製令製程預計開完工日已被【有限產能】規劃完成,以利生管進行現場派工。


連批屬性排程機制,則能降低換模換線頻率與時間,達成減少換線時間,整體目標就是希望規範排程標準邏輯及參數,產出最適排程,以達到提升生產效率,搭配工具則有產能模型規劃表、APS排程等。


再從現場效率管控來看,以前生產批長,單日目標難控,以致生產目標達成率低,無法出貨,還有生產進度不易掌握,生產過程停等難察覺,影響出貨,因此制定生產監控管理與生產績效管控機制,搭配SFT與APS的報工流程,還有績效達成分析等。


綜合來說,首先減少生產批量,降低存貨,依需求頻率備更多品項減少缺貨,第二優化生產排程,減少停等損失,掌控生產進度,提升生產效率;三為共模連批生產,以共模經濟批量生產,減少換模損失生產成本。


數據管理,用圖說話經營效益實現

嵩陽在不影響訂單達交下,做到降低存貨天數,整體存貨週轉提升,專案前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05天,2019年12月達到65天大幅降低40天。


嵩陽效益_副本.png

顯著的經營效益為:合理拆批存貨計劃、連批排程、現場效率監控大幅降低零件、成品工單生產週期,在維持訂單達交下,驅動成品、半成品、原料存貨週轉,2019 Q4降低存貨金額434萬,人均月產值提升34%(14.3萬→19.2萬)


楊登元說:「技術出身的人很實在,好與不好都要面對」,以前上行不能下達,問題藏在每一環節的細節,看不出是人不行、還是軟體不行;現在從制度到軟體行了,就知道人行不行。


「剛回來時什麼都不懂、都不熟;現在要知道生產線進度與排產馬上就知道,人員無法亂報工,各單位有何異常,系統都自動預警與警告,可以確實掌握公司的營運狀況!」嵩陽特助楊松穎有感而發。


為了讓經驗永續,務實打通管理,系統上線後,慢慢建立制度,並力行「沒有生產問題,只有管理問題」,從管理層面人為調用到數據調用,無論經驗深淺都只有100分標準規劃;讓計劃可視、人人可落實執行。


從經營面累積內部信任,推動組織轉型,讓二代務實接班,逐步藉由資訊化的扎根以及數位化進程,培養新骨幹同心。


而最有感的地方在哪?就是數據量化找問題!


楊登元與楊松穎表示,將100分的老師傅經驗標準設置,將制度貫穿,從人為調用到數據調用,就剩照表執行,問題可視化、人員習慣也可以從系統觀察,這就是最實際的成果。


楊登元與楊松穎從專案初始就親力親為、100%投入,系統上線後問題一步步看見、一步步解決,成品存貨週轉天數從105天→98天→65天,目前嵩陽還在持續發現問題並進步,數據與分析就是嵩陽改善的基礎。


嵩陽認為,環境急遽變化時,更彰顯管理細緻度重要性,也是必須不斷精進之處。未來他們將持續調整經營腳步以及開發新產品市場,期盼可以發現問題與改善問題,為企業數位轉型的進程,奠定更多基礎。


更多案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