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期是什麼?完整說明縮短交期對製造業的重要性!|鼎新電腦

文:吳欣珊

交期管理 交期

交期管理是現在製造產業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以往單量固定產能穩定,交期變化幅度不大,但現今面對供應鏈變動與少量多樣的訂單形式,縮短交期將是各製造產業在面對不斷變化局勢中的底氣,也是未來企業站穩腳步成長的關鍵,因此交期是製造業重視的關鍵。


目錄(點擊可直達段落)


 

 

交期管理,交期


交期是什麼?

交期指從採購訂貨日開始至共應商送貨日之間作業時間總和後的日期,是多重作業流程時間統合而成,從行政作業、原料或半成品採購、生產製造作業、運送距離時間、驗收檢驗作業,與其他預留做為緩衝的內外部作業時間等,這些零總時間相加才能計算所謂交期。

 

現今供應鏈由長鏈轉變為短鏈,加上訂單轉變為少量多樣化,交期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變化影響,在多訂單的模式下,如何縮短交期並轉時達交將是製造業的重要籌碼,應對外在環境變化預測料件供應,提升生產作業效率等都是縮短交期的關鍵。交期如管理得當,除了公司現金水位提升,讓公司更有彈性應對供應鏈變化外,也同時維持公司信譽,增加公司競爭力。

 

延伸閱讀: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SCM對企業的重要性


製造業的交期循環

如上段所述,交期本身就是一個循環的流程,組成環節多重且複雜,但就是各作業流程的時間總和,其大致上可分為8大類時間:

 

訂單處理時間

指前置的訂單審核作業流程時間,包含行政、交貨期限與數量確認、採購物料時間評估、生產狀態與作業時間評估等。

 

生產計劃時間

生管依據銷售預測、銷售計劃與出貨計劃,透過物料、產能、品質、技術等進一步安排生產計劃,確保生產排單狀況,確保透過計劃得到生產效率最大化。

 

原料採購時間

原料材料眾多的狀況下,需依個別供應商的供貨週期進行採購,確保交貨週期與生產計劃同步進行,計算採購訂單時間,跟進供應商交貨等。

 

來料檢驗與入庫時間

進貨的原料或半成品進檢驗流程,確認來料品質狀況並進行入庫手續,確保料帳作業程序。

 

生產準備與作業時間

進行生產前的物料準備、設備檢驗、SOP作業指導書、工具準備、設備調整、站點配置安排等;生產作業運行中的流程狀況、安排人員管理、技術支援、解決產線問題等。

 

產品檢驗與包裝入庫時間

產品生產完或組裝完畢的檢驗、功能測試、抽驗等流程作業;包裝包材的設計、產品複雜程度會影響包裝時間,完畢後的入庫作業。

 

運送與物流時間

產品出貨後從供應商產地送至客戶指定交貨地,發貨距離、運送方式、運輸頻率會影響時間長短。

 

其他時間

屬不定因素造成的時間損耗,如天氣造成的運輸時間、生產作業的突發異常狀態,需預先考量並設立緩衝時間,彌補不定因素造成的時間損失。

 

 

交期管理,交期


 

生產製造週期與交期的關係

生產製造作業中,由於作業流程步驟較多,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對後續的交期都會產生影響,其中有三個因素容易影響到交期狀態:

 

物料

物料採購時間管控是否能跟上生產計劃時程,各站點物料採購時間接續狀態是否順利,會影響到整體產出流程。

 

生產路線管理

生產站點與作業流程設計是否順暢、站點內動作與步驟設計是否合理、搬運流程能否以最短路徑作業節省人力與時間等,整體生產線管理是否能做出合理規劃。

 

延伸閱讀:生產線管理、流程、規劃,改善生產線重點

 

工具與設備狀態

生產作業中多數都藉由人機協作完成,在生產前需確認設備狀態良好可執行,人員所需工具也於站點備齊,排除作業中的不確定因素。

 

但製造業要能縮短交期,除了生產作業流程中需管控的上述三點,也得依據各產業特性,找出最為容易造成交期變動的因素。例如工業電腦產業的物料特殊性,因產品高度客製加上材料特殊,如備少造成生產阻礙,影響交期,備多則庫存堆積,現金週轉不易;機械加工業以往以大量生產作為降低成本的主因,但少量多樣的訂單模式,反而造成生產週期因無法改變模式而推延訂單交期的問題。製造產業的交期管理狀態成因比重不同,需深入拆解作業流程才能清晰癥結路徑。


延伸閱讀案例:心源工業 以精實團隊齊心邁向轉型之路

延伸閱讀案例:從Freestyle到主動改善追蹤 三卯鍛壓以數據管理走出轉型路徑



交期管理,交期

 

影響交期的2大因素

交期說穿了是物料管理、生產管理兩個領域的部門協作整合完成最終產品生成時間,而影響交期也多半是這兩個因素管控不佳造成。

 

物料管理

供應商供貨的溝通狀態,是影響生產計劃的第一步,客戶對產品功能需求的變化也會同步影響到產品物料變動的問題,安全庫存概念的建立,並執行物料管控與採購管理提升優化供應鏈與運輸資源整合,並加強供應商管理,避免因長短料等問題過量存貨,造成資金周轉不佳,是物料管理的重點。

 

延伸閱讀:何謂長短料?長短料對於製造業產生的5大影響


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三個因素之中對交期影響最大的因素,從生產計劃搭配物料計劃實施、按單製造的依序生產流程再造、對應緊急插單的生產能力是否足夠、到生產效率的有效提升,建立成熟的流程管理體系,是生產管理影響交期的關鍵。

 

兩個因素的歸納重點在於:

1.準時於生產計劃開展時取得對應生產物料,提供生產需求

2.減少再製品堆積影響庫存,推動拉式生產,依需求而製造,加速資金週轉使用率。

 

延伸閱讀:什麼是豐田式管理?豐田生產模式完整介紹



如何縮短交期?提高生產彈性的4大關鍵!

交期是生產從前置作業的連續過程,到最後產品送至客戶端手上的整體時間,對應客戶需求,加強物料到貨準確性,提高生產彈性,將是縮短交期的重要關鍵因素,而對應現今智慧工廠趨勢,未來的智能生產是協助生產流程管控的一大助力。

 

物料齊套管理

存貨與採購催料、備料等管理,藉由生產拉動智能備料,提升物流速度並現場資訊即時回饋能力;降低進料、品檢、入庫、發料過程銜接等待時間,提高工單準時開工完工能力。

 

工單準確排程

進行產能交期模擬與標準工時管理,偕同線上派工平台,推動產能利用效率,加速排產應變能力,提升訂單交期回覆能力與訂單準時交付等。

 

現場透明化

齊料與缺料補料的預警提醒,現場管理回報,料件進出庫與現場生產資訊立即回饋,調度機台生產,提高機台應變能力,降低前後製程等待時間,推動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天數,提高有效稼動。

 

智能監控

從報價管理、採購催料、生產安排、訂單交期預警,將眾多機制導入日常作業,提高異常預警能力並加速處理時效,協助實踐智慧工廠管理。


 

延伸閱讀:訂單總是無法準時交貨?鼎新助你串連五大流程


 

交期管理,交期


縮短交期的成功案例分析

三卯鍛壓為台灣冷間鍛造先驅,能配合客戶需求,共同開發產品。生產型態多為大批量加工,以ODM+OEM為主營運模式,面對少量多樣需求,產品生產流線複雜,製程調整耗時,導致三卯營收衰退 29 % ,備庫存造成存貨增加 22 % ,存貨造成資金積壓,影響資金周轉且交貨時間長達110天,交期無法對應客戶需求,讓三卯意識到為了未來生存,進行改變成為必要。


在改善交期問題前,發現以下困境不斷影響整體交期,導致客戶不滿意而流失:

1.生產批量過大與模具管控問題

以往大批量計劃生產,未考量出貨需求數量,導致產能占用時間過長,生產周期因此拉長;模具資源不足影響停工待料,預測生產未考量出貨需求,一昧追求生產經濟數量,降低換模時間損失,導致生產產能占用時間過長,業務交期回覆時常跳票。


2.產銷不協調,作業銜接不順

生管與製造生產不同步,製造依經驗安排作業,流程斷鏈、銜接不順造成時程浪費,增加製程等待時間,拉長整體生產時間又影響下個製程齊套;模具轉換依賴老師傅經驗,導致轉換時間過長,關鍵瓶頸設備稼動只有67%,停等異常排除時間過長,影響生產時間。


在導入系統後,藉由2項機制改善了整體流程效率,加速縮短交期:

1.小批量排產規劃與模具管控

透過產銷模式確認備料策略與生產量定義,藉由排程確認生產計劃銜接,製造現場以小批量移轉,使開工點檢確保品質減少浪費,消除排產停等;將產品訂單量轉換成模具需求量,搭配系統進行模具壽命資料串接,以利生管檢視模具狀況進行排產。


2.現場透明化,協助生產順利

系統產生報工資料降低人員手寫時間浪費,協助進度追蹤生產資訊,設備聯網即時回饋生產資訊,全面控管機台異動狀態;運用燈號管理,以看板掌握備料時間、生產進度、設備狀態與生產狀況。


藉由以上調整,三卯的存貨金額從7700萬下降到4585萬,生產週期縮短,不需備過多存貨存貨週轉提升,節省庫存資金。訂單交付天數下降69%,從110天下降到33.5天。接單、出貨穩定增長,數據加速企業生產效率,協助企業轉型應對未來彈性需求。


延伸閱讀:從Freestyle到主動改善追蹤 三卯鍛壓以數據管理走出轉型路徑


結論

未來的生產趨勢除了品質要好,彈性高、速度快更是製造產業未來要能在世界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掌控交期就是掌握未來企業的生存能力,強化企業競爭力並提高營收,智慧製造的未來整合,也將協助製造產業更進一步釐清整體生產流程的變因,強化企業掌握交期能力。

 

 

延伸閱讀:L/T是什麼?提前期與採購管理的完整介紹

 

 

 

內文來源: 

MBA-交貨期管理

MBA-交期 

電子產品的「交貨期」是有哪些環節組成?

客戶要求的交期和速度,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相關資訊

x